[近代] 陈三立
自挈哀音殉鼓盆,只余骸骨块然存。
燎原日愿同灰烬,灵窟天留照泪痕。
为奏咸韶如有悟,终侪培塿不能尊。
吟声出海迎湖舸,圣处还期立脚根。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陈三立这首诗是酬诗相奖,在回信中,他被友人的诗所感动,不禁发出了哀音。
首联“自挈哀音殉鼓盆,只余骸骨块然存。”描绘了诗人因好友的去世而产生的哀痛之情。诗人说,自从好友去世后,自己就带着哀伤的声音,仿佛为好友的死亡敲响了丧鼓,如今只剩下骸骨独自存在。这表达了诗人对好友逝去的悲痛之情。
颔联“燎原日愿同灰烬,灵窟天留照泪痕。”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好友逝去的哀悼之情。诗人希望自己能和好友一同化为灰烬,一同消失在烈火中。而好友的灵魂仍然留在天际,照亮着诗人的泪痕。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好友逝去的无尽哀思和悲痛。
颈联“为奏咸韶如有悟,终侪培塿不能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友人诗歌的赞美。诗人说,如果友人能够领悟到《咸韶》这样的古代乐章的精髓,那么他就能超越一般的山丘,成为真正的诗人。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诗歌才华的肯定和赞美。
尾联“吟声出海迎湖舸,圣处还期立脚根。”诗人又说,他的诗歌能够如同海潮般汹涌澎湃,迎接着友人的归来。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诗歌才华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敬仰之情,通过哀悼、赞美和期待等情感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诗歌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现代文译文如下:
在哀悼的音符中我殉了好友的生命,只剩下骸骨独自存在。我渴望与好友一同化为灰烬,消失在烈火中。好友的灵魂在天际照亮着我的泪痕。如果能领悟到古代乐章的精髓,我将超越一般的山丘,成为真正的诗人。我的诗歌如同海潮般汹涌澎湃,期待着友人的归来。这是我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