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陈三立
过师枕席万全不,遮道壶浆孰献酬。
行帐云垂尾闾海,前锋尘接秣陵秋。
从来崩坼成儿戏,赢得荒唐写客愁。
一老观星揩泪眼,欃枪斜指少微留。
次和倦知翁近感
陈三立
过师枕席万全不,遮道壶浆孰献酬。
行帐云垂尾宿海,前锋尘接秣陵秋。
从来崩坼成儿戏,赢得荒唐写客愁。
一老观星揩泪眼,箕宿斜指少微留。
首先描绘昔日抗战情形,“过师”为军队行进经过之处,“枕席”本指坐卧的用具,此比喻战争准备,表示当时形势极为有利。“万全不”说明战事必胜无疑。但“遮道”句说明战事胜利无望,因为“遮道”是形势紧急,人心惶恐,才有人拦路劝阻军队前进,“孰献酬”的“孰”字,即谁的意思,表示无人敢出来与军队交谈,形势十分险恶。因此“行帐”二句说明此时局势对清军十分不利。“行帐”句讲清军的大本营后方溃败,连北斗星宿的大海也压到了头顶;“前锋”句讲清军行进所到之处,秋天的战尘连明京城都接上了。一个“垂”、一个“接”字,充分显示了敌军的凌厉攻势。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清军因战略错误而导致失败的严酷事实。
“从来崩坼成儿戏”是对前两句战事形势的总结,也是对清军战略的批评。“从来”说明这种错误战略由来已久,“崩坼”形容局势的严重,但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赢得荒唐写客愁”,诗人对清军失败极为忧虑,以至产生荒诞的想法。
“一老”二句是写诗人的感慨。“一老”即上述观星的老翁,“揩泪眼”说明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伤感。“箕宿斜指少微留”,诗人引用典故表明:应让人才重振,国运再兴。言外之意是现在大势已去,希望已无可能,而老翁仍要坚守岗位,维持现状。诗人的感慨中包含着深深的忧国之情。
全诗层次井然,结构严谨。诗人善于将深挚的感情和精切的议论结合在一起,读来感人肺腑。现代译文如下:
曾经经过的那块土地 众百姓相拥为战士抱以期望 岂知实际并不危险安全 过路的人群 手捧水壶 互相交谈 为我们让出道路 前方的部队 马匹脱蹄 鞍子散落 任凭着鞭子抽打 马匹缓缓向前 随着军帐 后方的崩溃如夜晚云聚般 出现恐惧感袭来 犹如大海压迫着头顶 秋天的战尘 不断蔓延 到处都是敌人侵扰的讯息 一直被认为溃散的国家局势 现在却赢得 几分荒诞幽默 但更多的是忧伤 我这老人依旧每日观察星星 擦干眼泪 指星向前方 我们国家曾经的栋梁 渐渐老去 只剩下箕宿依旧斜指 少微星仍旧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