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张宪
洞庭八月明月寒,湖龙捧出玻瓈盘。
湖风忽来浪如山,银城雪屋相飞翻。
白鼍树尾月中泣,倒卷君山轻一粒。
浪花拍碎回仙楼,万斛龙骧半天立。
雨师骑羊轰昼雷,红旗照波水路开。
青娥鬒发红蓝腮,紫丝络头垂黄能,《神弦》调急龙姑来。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神弦之曲,舞人心声。这首神弦曲乃是湖湘月神庙迎神的祭曲。清代邵长蘅评论道:“非山鸟所能啼也。”颇得其妙。这首神弦曲刻画了一个繁华而奇特的八月湖上神歌的场面。
此诗的起笔,一“寒”字就道出了中秋之际,月亮光寒色冷,天气本已凉爽,而此时湖中龙出没,月亮当空,人们则在洞庭湖边吹起“神弦曲”的时候,更加使人感到一股幽邃、清冷的神秘气氛。“湖龙捧出玻瓈盘”,神龙用湖蚌精美的明珠精磨成漂亮的圆形或玉盘来象征月亮。龙在中国神话中是“龙的传人”的象征。此句看似写湖龙对月亮的恭敬,但暗写了人亦对月亮的恭敬。而且月亮高悬,在人们眼里就像是用玉盘捧出一样,衬托了其美丽而高大。这“玻瓈盘”不仅点明是迎神曲,且极富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
“湖风忽来浪如山,银城雪屋相飞翻”这两句,既写出神歌梵舞的盛况,又表现了中秋夜湖上景色之美,波浪卷起的洁白浪花似乎比岸上的雪花还要美丽,人们在月光湖风下欢快鼓乐的神情已跃然纸上。“白鼍(鳄鱼)树尾月中泣”,是神歌的一支哀艳的插曲,有如突然奏起挽歌,为热闹的画面增添了一点凄清气氛。此句既是描绘月夜湖上景象,又隐约传出了人们迎神的欢乐情绪。“倒卷君山轻一粒”,则是将洞庭湖中由风吹湖水而产生的层层波浪轻轻与一粒沙子相比拟,显得非常轻盈巧妙。这一句既描绘了景物的动态美,又写了人们对这美丽景物的感受。“浪花拍碎回仙楼,万斛龙骧半天立”,描绘的是另一幅图画:在波浪拍击中回仙楼坚固耸立,这又显得非常壮观。这幅图画寄托了诗人对神歌的赞叹。
这首诗的结尾四句又将人们从对月夜湖上景象的描绘中拉回现实,雨师骑着白羊在演奏着昼雷般的鼓声,在红旗下闪烁着水路敞开。那些青发如云、红蓝面颊的女神们正唱着《神弦》曲热烈迎接神龙姑姑。在这一曲妙丽的山歌唱出后,“以妙警逗其人情矣。”这是一种浸蕴了湖湘民风人情的山水歌辞:绮丽的湖色水光增添了几许富有特征而又不腻的表现波涛“野情粗俗感受丰富的画卷遂翩然而呈。
此诗以丰富瑰丽的想象和富有形象感的描写,再现了神歌梵舞的盛况和中秋夜洞庭湖上明月清风、浪卷雪屋的壮美景象,诗意浓郁而民情洋溢。读罢此诗仿佛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幅民间画、连绵的歌、潺潺的泉以及可闻的可视的音乐图画来。使人们沉醉在妙丽的诗情之中流连忘返了。现代文译文:不多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