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相和歌辞·估客乐》唐元稹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元稹

《相和歌辞·估客乐》原文

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即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

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

交关少交假,交假本生轻。

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一解市头语,便无乡里情。

鍮石打臂钏,糯米炊项璎。

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玉声。

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

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

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

子本频蕃息,货赂日兼并。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

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家勍。

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

岂惟绝言语,奔走极使令。

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

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

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

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

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

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

现代文赏析、翻译

《相和歌辞·估客乐》现代文译文与赏析

【现代文译文】 商贾没有固定居所,有利可图即刻启程。出门寻找生意伙伴,回家辞别父母弟兄。父兄谆谆教导嘱咐:追逐利益莫图虚名。求名需要避讳诸多,求利则可无所不营。伙伴互相约束告诫:宁卖假货莫卖真诚。交易少用虚假手段,作假终究根基不轻。从此结伴远行经商,誓死不改逐利初心。一旦学会市井行话,便再难觅乡里温情。黄铜打造手镯臂钏,糯米蒸制珍珠项璎。回到村中高价售卖,敲击当作金玉之声。村里农妇见识短浅,哪敢讨价还价相争。花费百钱作为本钱,转眼获利十倍充盈。面色逐渐光鲜红润,饮食也变得甘美丰盛。本钱利润不断翻倍,货物钱财日益兼并。为求珍珠远渡沧海,为采美玉攀登荆衡。北方收购党项骏马,西方捕捉吐蕃鹦鹉。炎洲买来火浣布料,蜀地购得锦绣织成。越地婢女肌肤滑腻,奚族僮仆眉眼机灵。盘算日常衣食开销,不计较那路途远近。生意做遍五湖四海,最终回到长安都城。城中东西两大集市,商贩们依次来相迎。迎客同时游说顾客,财富多者最受奉承。商人原本精明狡黠,听闻此言暗自心惊。先打听十常侍喜好,再结交百官与公卿。王侯府邸权贵宅院,处处打点无不精心。归来方可安心落座,财富堪比王侯之家。市吏家中酒肉腐臭,县吏宅院豪华落成。何止是能颐指气使,差役奔走唯命是从。大儿子贩卖建筑木材,慧眼能识栋梁之形。小儿子倒卖私盐卤水,巧妙逃避官府税征。一人独占市场厚利,气势如鲸截断海程。官府不敢轻易查办,否则必遭利齿相迎。生来就做快乐商贾,判定你快活过一生。你又生育两个儿子,这敛财何时能停?

【深度赏析】 诗人这首《估客乐》以冷峻笔触撕开中唐商业社会的浮世绘,堪称一部"商贾浮世录"。诗人通过三个递进层次,完成对商业伦理崩坏的深刻解剖:

一、商训启蒙的伦理颠覆(前16句) 开篇展现商人"无住著"的生存状态,父兄传授的经商准则已显道德异化——"求利莫求名"成为金科玉律,"卖假莫卖诚"被奉为行业准则。更可怕的是这种价值观的世代传递,年轻商人"誓死意不更"的誓言,暗示商业伦理的集体沦丧。"鍮石打臂钏,糯米炊项璎"的造假细节,与"敲作金玉声"的欺诈手段形成辛辣讽刺。

二、资本扩张的野蛮生长(17-40句) 诗人用蒙太奇手法展现商人资本的几何级增长:从"百钱本"到"十倍赢",从村野小贩到跨国商人。"求珠驾沧海"等六组排比句,构成一幅中唐全球贸易地图。值得玩味的是"越婢""奚僮"的描写,暴露了商人将人物化的资本逻辑。当商人重返长安时,"多财为势倾"四句,揭示资本与权力的肮脏交易。

三、商业帝国的世袭统治(41-结尾) 结尾部分展现商业资本的政治渗透:商人子弟分别掌控建材(房地产)和盐业(民生必需品),"不入州县征"暴露官商勾结。最后"突若截海鲸"的比喻,与白居易《盐商妇》的"饱食浓妆倚柁楼"形成互文,共同构成对中唐资本怪兽的文学审判。

全诗采用"赋"的手法,却在平铺直叙中暗藏批判锋芒。诗人作为新乐府运动的旗手,在此诗中展现的社会洞察力,使其成为研究唐代商业史的重要文学标本。诗中"钱刀何岁平"的终极追问,至今仍在历史长廊中回荡。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