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元稹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那能朝开暮飞去,
一任东西南北吹。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
对面且如此,背面当何知。春风撩乱伯劳语,
此时抛去时。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君情既决绝,
妾意已参差。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
噫春冰之将泮,何余怀之独结。有美一人,於焉旷绝。
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
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矧桃李之当春,
竞众人之攀折。我自顾悠悠而若云,
又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已焉哉,
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
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
生憎野鹊往迟回,死恨天鸡识时节。曙色渐曈曨,
华星次明灭。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时彻。有此迢递期,
不如生死别。天公隔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
《银河之誓与人间之殇:诗人决绝词中的永恒悖论》
赏析: 诗人以织女牛郎的星汉神话为镜,照见人间情爱的残酷真相。开篇"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的祈愿,实则是对永恒之爱的绝望告白。诗人将红槿花的朝开暮谢与星辰的亘古守望相对立,在"七月七日一相见"的宿命里,暴露出爱情最深的困境——不是不能相见,而是相见本身已成为痛苦的仪式。
中段"春风撩乱伯劳语"至"又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以四季风物为喻,道尽信任的崩塌。春冰将泮的脆弱,桃李争春的易逝,云雪难共的飘摇,这些意象串联成情感解体的全过程。尤其"破镜分明"与"泪痕馀血"的并置,让决裂的声响与心碎的静默产生骇人的张力。
结尾处对鹊桥相会的重新诠释最为残酷,将神话解构为"不如生死别"的诅咒。"天公妒相怜"的指控,实则是诗人对命运最激烈的控诉——永恒守望反成酷刑,一年一会的承诺化作最精致的残忍。诗人在此完成了对爱情神话的祛魅,暴露出其背后血淋淋的真相。
现代文译文: 我宁愿成为天河两岸的牵牛织女星 也不愿做庭院里朝生暮死的红槿 纵然一年只在七夕相见 真心却永不改变 怎堪像花朵晨开夕谢 任凭东西南北风吹散 不能日夜相守已够痛苦 更恨不能两心同思 面对面尚且有隔阂 背对背时心事谁知
春风搅乱伯劳鸟的啼鸣 正是我们分离的时刻 紧握双手苦苦追问 你终究不说重逢之期 你的心意已决然断绝 我的情思却仍徘徊 若真到了生死永别 又何必长久沉溺伤悲
啊!春冰即将消融 为何独有我的心结难解 那位美好的佳人 与我竟成永诀 一日不见如同三载 何况真正的三年离别 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细波 竹笋裹在苞中不见节痕 更何况当春的桃李 总逃不过众人攀折 我自知如流云飘忽 怎能守护你白雪般的纯洁
明镜碎裂照见分明 泪痕残留着血丝 庆幸他人不曾先我得到你 又怎能阻止终被他人夺走 算了吧!织女告别牛郎 一年一度短暂相会 隔着银河能有什么结果 夜夜在梦中相拥而眠 幽深的情思依然郁结 如何将一年积攒的心事 在一夜间倾诉殆尽 只因长久相思太苦 哪有余暇享受片刻欢愉
鹊桥在将晓时搭建 龙车于黎明前排列 活着怨恨喜鹊往返太迟 死后也要咒骂天鸡报晓 晨光渐渐明亮 星辰依次隐没 一去又是一年 这一年何时才是尽头 既有这样漫长的等待 不如当初就生死永别 上天原是嫉妒有情人 为何不干脆让我们彻底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