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虞俦
已识嵇中散,谁惭王浚冲。
鸿飞嗟目断,鹤化骇群空。
懒作金门客,宁为铁面翁。
后园花木在,回首又春风。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作者虞俦为悼念好友奚昱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同时抒发了对友人的缅怀及伤逝之痛。
诗的开头两句“已识嵇中散,谁惭王浚冲。”嵇康与王戎不免为人所笑,可是我们奚昱却颇有知己之感,没有半点愧怍。这里作者运用的是典故。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林,弹琴咏诗,过着很自由的生活。王戎毫无骨气,晋室渡江之后,他第一个投降。作者以嵇康自比,奚昱则比作王浚冲。但是这并没有引起作者的自惭形秽之感,而是非常自豪和怀念。“鸿飞嗟目断,鹤化骇群空。”大雁飞去,令人感到怅然;仙鹤化羽,使人惊奇于那空旷的群空。这里作者以“鸿飞嗟目断”写友人离去,真乃千古绝句!令人感到可惜,诗人不免怅然。“鹤化骇群空”以传说中仙鹤化羽的情景来表达对奚昱逝世的震惊与哀悼之情。这里化用“惊鹤下天衢”(庾信《鹤舞赋》)的形象,还包含“惊鹤变了群空”的意思。传说中仙鹤能变幻成人形,作者在此用此典故进一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诗的后两句“懒作金门客,宁为铁面翁。”作者说自己也懒于作门客于金马门,况且在铁面公卿面前怎能妄想有所作为呢?“宁为铁面翁”的“翁”字读第四声时,意为老头子。“铁面翁”是对在朝中做官者的戏称。从全诗看,这句诗的含义是作者甘愿做一名老忠臣。而这里的“谁肯下梁尘”又回应篇首处“不作羲皇主”意在表明自己忠于朝廷的气节。最后两句是对奚昱出仕金朝后所持态度的批判。“后园花木在,回首又春风。”这两句表示奚昱已去,而自己仍然怀念他。花园中的花木尚在,而故人却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回望春风时寄托哀思。今昔对比的写法流露出对奚昱逝世的伤痛与缅怀之情。“花木”“春风”有兴衰之感。可见虞俦知己亡失时的悲叹。这种移情入诗的写法有思致深婉的特殊韵味。
虞俦一生操持正义之气,同情民族大节,不肯苟且偷安。这首诗是他其中的一篇佳作。这首诗用典贴切,语言自然、感情真挚。在怀念亡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气节。读来令人感动。
现代译文:
奚公彦章已经像嵇康一样洒脱不羁(与世无争),何必再去想做像王浚冲这样的铮臣强虏?只是盼望着奚公彦章您早归故里如仙鹤化为闲云在天边翩然而去就好了(白鹤在魏晋和奚公彦章后成为了坚强的民族爱国意象代表)。但是我倦游思归什么高级职位也没干过不愿去当北国亡宋之人做一个头颅完好的晋朝旧吏很放心——比起现降化的宦贼们的变诈心思还好一些呀——记得你住宅的后花园有行云流水的闲逸景物惋惜你和先归西天去的鲁迅、张丹卡及俞虚子再也见不到了——我总不能也随他们而去只有在这荒漠世界里天天想念你们啦!我仍在人生后花园寻觅你们逝去的身影感叹那流年似水季节轮回;也许春天又要给那些“园丁”们带来新一轮春风拂面般无尽的痛苦回忆……哀哉!这些富有诗意描写——是对奚公彦章的敬仰也是对逝去先贤的缅怀更是对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