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于石
四海同一稔,茆檐蔼富穰。
邻灯晓炊暖,溪雨晚舂香。
有客歌良耜,何人饿首阳。
三时足勤苦,真乐在冬藏。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次韵天民有年》作于庆元时期(1195—1198),反映当地丰收时的景象。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当时的实际状况,引起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刻感慨。作者饱经时难、四处流浪、盼望平世、不忘黎民的精神情怀都饱含其间,出以真味读,可想见其处世不惊,宠辱不系的诗人风范。
首联“四海同一稔,茆檐蔼富穰。”稔:庄稼成熟。霭:盛貌。这两句是说普天下都丰收,茅屋之边也丰饶富足。作者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8)在鄞县做知县,而这时四海已同庆丰收,农家在茅屋檐下,也充满着丰收的喜气。“四海同一稔”这是作者对农村五谷丰登的概括,而茅屋蔼富穰的描写又可见得田野庄稼连片的繁荣景象。诗人的感慨深沉而热烈,表现了诗人热爱自己土地的感情。
颔联“邻灯晓炊暖,溪雨晚舂香。”这是描写农家的丰收景象:邻居的灯亮了,还在忙着做早饭;溪边还在下着雨,但已闻到舂米声带着香味。前一句是写天亮了还在忙活,这是从时间上写;后一句是写溪边舂米的声响,这是从生活内容上写。两句都扣紧了“有年”,而以“邻灯”、“溪雨”点出“夜”字,透露出农村的纯朴、和美和生活的宁静、和谐。这两句语言对仗工整,描绘生动形象,是全诗精绝之笔。
第三联“有客歌良耜,何人饿首阳。”这两句又可称作“藏句”,它不说自己四海飘零的生活和内心的伤悲,却说农民们唱着好年成(“良耜”)的歌儿,那首阳山饿倒了的孔子像也得到了些许宽慰。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尾联“三时足勤苦,真乐在冬藏。”三时:指春、夏、秋三个农忙季节。足勤苦:充分体现了勤苦的精神。冬藏:即藏于冬不露腹,藏于人不露形。这是说经过春耕夏播秋收三个季节的勤苦劳动,冬天到了,就可以休息了。但诗人却把重点放在“冬藏”上。“真乐”二字从太古冬藏的习俗中引申出来,含有道家的哲学意趣,意思是说真正的生活快乐就在于不断地劳动,不露形迹,不着痕迹地去默默奉献。这里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和返朴归真的情趣。
此诗用语平实而情味隽永,风格古朴而意境幽雅,于平淡中见奇巧。没有华丽词藻的铺排渲染,也没有跳跃夸张的奇警造语,但却将社会生活的本质含义作了极好的诠释,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诗写得情真意切,既有社会意义,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诗的风格敦厚稳健,语气平和而骨力内含,不像陶渊明的田园诗那样淡远冲逸,也不像古代田园诗派的老前辈孟浩然那样高远浑朴;然而在这里形成自己的特色,显示出与众不同之处。它犹如一位老实厚道的农夫,低眉垂首、汗流浃背地垦荒播种、春种秋收;你若问他的劳累如何?他却笑盈盈地告诉你:“真乐在冬藏。”
以上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