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于石
路傍谁家女,踌躇不能去。
自言妾小时,家本樵川住。
十五嫁良人,长年秉机杼。
辛勤奉舅姑,足不越庭户。
去年秋枣红,边人健如虎。
移家入深林,自谓百无虑。
空山鸣剑戟,失色骇相顾。
星散各偷生,不幸适相遇。
妾身如风花,飘零委尘土。
妾命如蜉蝣,焉能保朝暮。
一死恨不蚤,空为年少误。
去去忽相失,零落在中路。
妾有乳下儿,咿哑方学语。
四海尚干戈,安知尔生死。
回首望天涯,家山在何处。
妾命负所天,顾影惟自怜。
自怜轻失节,天下何独妾。
现代文译文:
路边有一位少女,踟蹰着不肯离开。她说自己小时候,家里住在樵川。十五岁嫁给好人家,常年勤于纺织。辛苦地侍奉公婆,足迹从未出过家门。
去年秋枣红了的时候,边境的人们健壮得像老虎。于是搬到深山林中,自以为可以安全无虑。空山中传来剑戟的声音,吓坏了相顾的人们。
人们各自逃散,不幸的是她们相遇。我像风中的花,飘零落入尘土。我像蜉蝣一样,怎么能保住早晨和晚上。早死遗憾没有早些时候死去,白白地耽误了青春。
突然相失,她失去了少女。她有正在学语的乳下孩子,咿咿哑哑地学语。天下战火未息,哪里知道你的生死。回首望天涯,家山在何处?我辜负了命运给我的一切,只能看着自己的身影独自怜惜。
原创赏析:
于石的《路傍女》是一首深情的诗,通过描绘一位路旁女子的遭遇,展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苦难和悲剧。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这位少女的情感和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动容。
少女在路旁踌躇着不肯离开,她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从小生活在樵川,嫁为人妇后常年勤于纺织,辛苦侍奉公婆,从未出过家门。然而,随着战火的蔓延,她不得不搬家进入深山,以为可以安全无虑,却没想到空山中的剑戟声让她和家人失色惊慌。最后,她们不得不各自逃散,少女因此失去了家和亲人。
诗中少女对生命的无奈和悲叹,对青春和家庭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都通过她的讲述表现出来。她的命运如同风中的花、蜉蝣一样短暂而无力,让人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感慨。
于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他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破坏和改变,让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让人感受到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