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夜闻歌者》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以"夜泊"起笔,勾勒出一幅秋江月夜图。诗人以旁观者视角,细腻记录了偶遇歌女的全过程,展现了诗人诗歌"缘事而发"的典型特征。
诗歌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写闻歌,中六句写见人,末四句写问答。全篇以"愁"字为眼,"澄澈"的秋月与"愁绝"的歌声形成强烈反差,暗示着美好表象下的悲情内核。诗人运用视听通感手法,"颜如雪"的视觉印象与"泣复咽"的听觉感受交织,使人物形象立体可感。
最妙在"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二句,将泪珠与月光意象叠加,既写实又象征,暗示女子纯洁品性与被命运摧折的处境。结尾"低眉终不说"的留白,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这种"欲说还休"的处理方式,正是诗人叙事诗的高明之处。
现代文译文: 秋夜停泊鹦鹉洲畔, 江月澄明如水洗练。 邻船忽有歌声传来, 字字句句愁肠百转。 歌声渐歇化作哭泣, 哽咽声在江面飘散。 循声望去见那女子, 容颜皎洁如雪光鲜。 独自靠着船桅站立, 身姿袅娜正值芳年。 夜露般的泪珠滚落, 一对对坠入月光间。 试问这是谁家女子, 为何悲歌如此凄然? 每问一句泪湿衣襟, 低垂眉眼始终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