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自山中归至登封遂讽高宰令取峻极中院厨前石》宋李廌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廌

《自山中归至登封遂讽高宰令取峻极中院厨前石》原文

吴砧已碎乐生论,京江昔沈瘗鹤铭。半裁紫阳立砆石,考击化度求金籯。乃知金石有厄会,名碑旧叠长安城。顷年醴泉有贤令,政誉蔼蔼多流馨。为怜文星足人杰,昔皆祔葬陪昭陵。坏垣粪壤得颜碣,榛丘棘坂求魏徵。史讹遂正冲远字,石阙再树六骏形。板图列籍示过客,龟趺螭首罗齐廷。後来谬令类俗子,辄去其籍人皆惩。昔到般舟访遗迹,季海寺记今雕零。晓闻晨钟呼僧粥,石声嘹亮穿云清。往观乃是唐短碣,大穷索缚乘前楹。字形峥嵘笔萧散,远过名殿诸题经。劝僧拂拭置高壁,安知野僧不我听。十年再游尚如昔,击拊刻划将俱平。急归入城讽县令,立使舁至无久停,此碑复立非我力,奇物久废天须兴。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李廌的这首诗,以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登封山中院厨前石的传奇经历。他首先回忆了往昔吴铁砧碎乐生论、瘗鹤铭的往事,又描述了半裁紫阳立砆石,考击化度求金籯的情景。然而,他也对金石的厄运感到惋惜,因为名碑旧叠长安城已经不复存在。

接着,他赞扬了昔年醴泉县令的好政绩,他的善政口碑广为流传,他对文星足人杰的关怀更是深得人心。这些人物在过去附葬陪昭陵的轶事,使他深受感动。在寻求魏徵的过程中,他找到了颓垣、粪壤、垣碣,并在石阙再树的过程中取得了成功。通过正冲远字和树六骏形的活动,他为石刻提供了新的历史记录。

然后,他展示了石图列籍给过客看,并揭示了后来谬令的庸俗和不公。他批评了这种行为,并表达了对般舟访遗迹的遗憾。然而,他仍然对唐短碣的字形峥嵘笔萧散感到兴奋,他劝僧人拂拭高壁,并期待野僧的回应。十年再游时,他发现这些石刻仍然如旧,这使他感到欣慰。

最后,他以讽高宰的形式,要求将此碑立起,并立即将其运至山中。如果此碑的立起并非他的力量所能为,那么也应该由政府出面恢复这些奇物的价值。

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同时也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李廌以他的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传奇和历史的登封山中院厨前石的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个世界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