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荼醾洞》宋李廌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廌

《荼醾洞》原文

无华真国色,有韵自天香。

临风难自持,为舞白霓裳。

现代文赏析、翻译

荼醾洞

宋 李廌

无华真国色,有韵自天香。

临风难自持,为舞白霓裳。

荼醾是一种攀附蔓性的白色花卉,俗称山茶花。古人以国色、天香赞誉花卉,用以形容花色之美,不如说就是以花的色彩和香气来比拟人的美丽和气质。此诗首句以“无华”道其色,谓其不著花华,而以国色称,见出其色彩的纯正和高贵。次句以“有韵”称其气质,称其香为天香,见出其高雅脱俗。三句紧承二句意脉,说这种花在风中难以自我持守,意即此花在微风中摇曳,其色时明时暗,时隐时现。它在舞动的时候就如白衣女子所表演的白霓裳那样美。在中国古时绘画、舞蹈、服饰中有许多白霓裳的故事,“不嫁仪秦公”也是一首好诗呢(陈师道)。同是为白色花卉如瑞香、琼花而被誉为“国色天香”,所指的威则恰恰是有作者诗歌吟咏过的这种荼醾,可看出诗与画之间是可以相互沟通的。这首咏荼醾的诗写的是荼醾的美质美韵美情。其“美质”见前二句;“美韵”和“美情”则是因了花舞的风致如霓裳之舞般美妙动人,这也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才有的风韵。这里的“临风难自持”和题目中的“洞”也有联系。“洞”字古义之一是贯通。荼醾花开时若不加栏护,便能从叶间洞穿到他人的旁侧,像美女在舞动时,她的身姿是从衣褶裙幅中透出的那样。从这里还可以体会到作者不仅是以花为人的写照,而且是以花喻人的写照。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融咏物于一气之中,通篇不见对花的正面描绘,而只是以花拟人,通篇咏花。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咏物而又不滞于物,能将物的神态略去不提,集中笔墨刻画花卉的神韵从而表现了她它的个性和动人的气质品格,运用一些描写自然生活常语作景语,所以活泼动人并带有民间口语的味道体现出了好的审美境界这就是不大不小的和中庸的就好唯美的纯美学范畴一着就没有明确的所谓单调冷漠消、成为无效或只是节奏生活的疵缺点颇有益的宜人与子孙或一些经典语言相对应时或不相称但只“临时抱佛脚”,但正是它们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灵动而含蓄意味深长(未完待续)。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