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白居易
乌者种有二,名同性不同。
觜小者慈孝,觜大者贪庸。
觜大命又长,生来十馀冬。
物老颜色变,头毛白茸茸。
飞来庭树上,初但惊儿童。
老巫生奸计,与乌意潜通。
云此非凡鸟,遥见起敬恭。
千岁乃一出,喜贺主人翁。
祥瑞来白日,神圣占知风。
阴作北斗使,能为人吉凶。
此乌所止家,家产日夜丰。
上以致寿考,下可宜田农。
主人富家子,身老心童蒙。
随巫拜复祝,妇姑亦相从。
杀鸡荐其肉,敬若禋六宗。
乌喜张大觜,飞接在虚空。
乌既饱膻腥,巫亦飨甘浓。
乌巫互相利,不复两西东。
日日营巢窟,稍稍近房栊。
虽生八九子,谁辨其雌雄。
群雏又成长,众觜逞残凶。
探巢吞燕卵,入蔟啄蚕虫。
岂无乘秋隼,羁绊委高墉。
但食乌残肉,无施搏击功。
亦有能言鹦,翅碧觜距红。
暂曾说乌罪,囚闭在深笼。
青青窗前柳,郁郁井上桐。
贪乌占栖息,慈乌独不容。
慈乌尔奚为,来往何憧憧。
晓去先晨鼓,暮归后昏钟。
辛苦尘土间,飞啄禾黍丛。
得食将哺母,饥肠不自充。
主人憎慈乌,命子削弹弓。
弦续会稽竹,丸铸荆山铜。
慈乌求母食,飞下尔庭中。
数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
仰天号一声,似欲诉苍穹。
反哺日未足,非是惜微躬。
谁能持此冤,一为问化工。
胡然大觜乌,竟得天年终。
《和大觜乌》现代文赏析与译文
【诗歌赏析】 诗人这首寓言诗以乌鸦为喻,深刻揭露了唐代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通过对比"大觜乌"与"慈乌"的命运,构建了三重批判维度:
1. 社会批判:老巫与贪乌的勾结象征官场中神棍与权贵的利益联盟,他们通过制造迷信欺骗百姓("千岁乃一出,喜贺主人翁"),而真正勤勉的底层(慈乌)反遭迫害。
2. 人性批判:主人翁的愚昧("身老心童蒙")揭示了人性中盲目崇拜权威的弱点,其用荆山铜铸弹弓的细节,暗示统治工具对善良者的残酷镇压。
3. 制度批判:能言鹦鹉被囚("暂曾说乌罪,囚闭在深笼")影射言路闭塞,而秋隼失职("但食乌残肉")则暗讽监察制度的失效。
诗中"反哺"意象的运用尤为精妙,既写慈乌的孝道,又暗喻忠臣之志,最终"仰天号一声"的悲剧结局,实为诗人对元和年间政治生态的血泪控诉。
【现代文译文】 乌鸦本有两种,名称相同本性殊。 小嘴乌鸦懂孝道,大嘴乌鸦性贪婪。 大嘴乌鸦寿命长,活过十几个寒冬。 年老羽毛褪黑色,头顶渐生白茸茸。 忽而飞落庭院树,初见吓坏小儿童。 老巫暗生奸诈计,与鸦私通谋略同。 宣称此乃神异鸟,见者应当礼敬恭。 千年才现世一次,特来贺喜主人翁。 白日现身为祥瑞,预知风向显神通。 暗作北斗星使者,能断人间吉与凶。 此鸟栖息谁家院,家产日增夜更丰。 上可助人得长寿,下能保稼穑事农。 家主本是富公子,年老心智却懵懂。 跟着巫师忙跪拜,家中妇孺亦跟从。 杀鸡供奉新鲜肉,恭敬如祭天地宗。 乌鸦欢喜张巨喙,飞身半空接祭供。 乌鸦饱食荤腥后,巫师也得美味享。 乌鸦巫师互得利,从此再不各西东。 日日修筑新巢穴,渐渐逼近房檐栊。 虽生八九只幼雏,难辨其雌抑或雄。 群鸦长大羽翼丰,张着利嘴呈残凶。 掏取燕巢吞鸟卵,闯入蚕房啄蚕虫。 难道没有秋日隼?被困高墙失英勇。 只知啄食鸦残羹,再无搏击之长功。 也有善言绿鹦鹉,碧翅红嘴甚玲珑。 曾经揭发乌鸦恶,反被囚入深牢笼。 窗前柳枝正青青,井边桐叶郁葱葱。 贪鸦霸占好栖处,孝鸦反被逐匆匆。 孝鸦为何仍徘徊?来来往往心忡忡。 晨鼓未响已离巢,晚钟过后方归篷。 风尘仆仆多辛苦,田间啄食禾黍丛。 寻得食物先哺母,自己饥肠常空空。 主人却恨这孝鸦,命儿制作新弹弓。 弓弦选用会稽竹,弹丸熔铸荆山铜。 孝鸦为母寻吃食,飞落你家院落中。 几粒粮食未入口,一枚铜丸已穿胸。 仰首向天一声哀,似要向天诉冤痛。 反哺时日尚未足,非是吝惜微贱躬。 谁能代持这冤情,质问造物主天公? 为何凶恶大嘴鸦,竟得善终天命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