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钓台》宋李廌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廌

《钓台》原文

兴王不患无功业,贼乱常忧在岁寒。

能缓阿瞒移鼎手,长鋋此日愧渔竿。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赏析:

李廌的《钓台》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他以钓台为背景,表达了对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对人性、道德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兴王不患无功业”,表达了李廌对历史和政治的看法。他认为,一个想要振兴国家的人,不应该过分追求功业,而是应该注重根本,把握住国家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这里的“兴王”指的是振兴国家,而“功业”则是指追求权力和财富,这在古代政治中是非常常见的。

次句“贼乱常忧在岁寒”,则表达了李廌对乱世的担忧。他认为,在乱世之中,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个人的道德和品格,而不是追求物质利益。这里的“贼乱”指的是社会动荡,而“岁寒”则是指严寒的冬天,象征着艰难困苦。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李廌对人性的一种深刻理解。

第三句“能缓阿瞒移鼎手”,是对历史人物的思考。阿瞒是指曹操,他曾经篡夺了汉朝的权力,建立了魏国。李廌认为,如果能够缓和曹操篡权的局面,让国家在平稳中发展,那么今天的人们就不会愧对于渔竿了。这里表达了李廌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他认为历史人物的行为应该被正确引导,而不是被强制改变。

最后一句“长鋋此日愧渔竿”,是对自己和后人的警醒。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像古人那样以渔竿为生,那么就应该好好地把握住自己的生活,不要愧对于自己的良心。这里表达了李廌对自己和后人的期望,他希望人们能够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沉溺于物质利益之中。

从整体上看,《钓台》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李廌对政治、历史和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人性的理解和期待。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考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人们应该关注道德和品格的培养,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被物质利益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