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钱之道》宋李廌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廌

《和钱之道》原文

仲尼圣之时,岂蔽不恭隘。

知命识大忧,嗣世宅已坏。

不阅父母邦,遑及为蒯瞶。

依仁罕言利,执礼不语怪。

污墁泥中辙,脂牵速遄迈。

难乎其有恒,取善仅餔馈。

苟非言抑扬,大道或几卖。

峡有食象蛇,常苦蝼蚁嘬。

昭昭神禹功,凿水疏九派。

刊随神明疲,新水螭蜃快。

志士每丧元,时靡可究届。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仲尼圣之时,岂蔽不恭隘。” 诗人的独白由此展开,展现了深厚的儒学根基。“时”指的是时运与时局,以此寓示着自己在世间与人世的起伏纷乱之中领悟孔子而明了命运;关键在遇时不遇、宽以律己而不能倨傲待人的儒家信条,痛感晚生时期的风波不断以至疮痍满目之累也。“岂蔽”绝不是卑者讳饰他人对治乱交替已非的一成不变之运势所加的遮蔽而尚不自知之弊病。知命而不诡随于违德之人、无视于衰世而行善之意正是此意。“嗣世”句将历史描述展开。“不阅父母邦”是指穷达之故在于为人谋而不计为己之私,可见作者强烈的报国情怀。当然,“遑及为蒯瞶”更揭示了当时政事败坏、乱象丛生的政治状况,可见诗人的无奈和痛苦。

“依仁罕言利,执礼不语怪。”诗人对于儒家思想的坚持体现在“依仁”和“执礼”之上。他很少谈论利益,因为利益与仁心相背;他也不谈论怪异之事,因为这与儒家礼乐之道相悖。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儒家思想的坚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乱世的不满和无奈。

“难乎其有恒,取善仅餔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有恒心、有善行的人的敬仰之情。他们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持之以恒地行善,而他们的善行也仅仅是为了自救而已。这种精神在乱世之中显得尤为可贵。

“峡有食象蛇,常苦蝼蚁嘬。”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苦难的同情和关注。这里所描写的动物生活状况正是当时人民生活状态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不义。

“昭昭神禹功,凿水疏九派。”诗人在此赞美了伟大的水利工程和先贤的神明智慧,以此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贡献的期望和信心。这也表达了他对于治水功臣大禹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儒家思想的坚守和对乱世的无奈和痛苦。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治乱之道和民生之苦的思考和反思。这些思想和文化底蕴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的。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