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李中
忽起毗陵念,飘然不可留。
听蝉离古寺,携锡上扁舟。
月出沙汀冷,风高苇岸秋。
回期端的否,千里路悠悠。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李中《送绍明上人之毗陵》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描绘了友人离别时的场景,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忽起毗陵念,飘然不可留”,诗人突然想起友人要前往毗陵,友人的离去让他感到有些失落,因为友人飘然离去,仿佛不留任何痕迹。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友人描绘成了一个“飘然”离去的人,形象生动。
颔联“听蝉离古寺,携锡上扁舟”,诗人用“听蝉”和“携锡上扁舟”两个细节来描绘友人的离别场景。友人离开古寺,只身一人带着锡杖登上了扁舟,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有些凄凉和孤独。
颈联“月出沙汀冷,风高苇岸秋”,诗人用月出沙汀、风高苇岸等景象来描绘离别的氛围。夜幕降临,月色下的沙汀显得格外清冷,风高苇岸,秋意浓浓。这样的景象更加烘托出离别的悲伤和不舍。
尾联“回期端的否,千里路悠悠”,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归来时间的疑虑和无奈之情。“端的否”即“究竟会怎样”,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虽然二人距离千里,但是心有灵犀。“千里路悠悠”象征着分离后的长长时光。这两句诗歌使诗歌更加凄婉哀伤。
综上,整首诗歌情感真挚,细节描绘生动形象,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在表达手法上,诗歌采用了拟人、细节描绘、象征等多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同时,这首诗歌也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运用自然景象抒发情感的出色技巧。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