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夏日书依上人壁》唐李中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李中

《夏日书依上人壁》原文

门外尘飞暑气浓,院中萧索似山中。

最怜煮茗相留处,疏竹当轩一榻风。

现代文赏析、翻译

夏日书依上人壁

门外尘飞暑气浓, 院中萧索似山中。 最怜煮茗相留处, 疏竹当轩一榻风。

这是一首赞美依上人禅房清幽的诗。首句开门见山,点明季节,渲染气氛。夏日炎炎,烈日当空,骄阳如火,真所谓“出门遥望自杀河,溪水东流清见沙。”(北朝民歌《饮马长城窟行》)烈日当空,浮躁炎热,所以人们纷纷躲进了清凉的山寺中。诗人此时也正由尘嚣之地来到了依上人的禅房。

“院中萧索似山中。”此句包孕着两种意境,一方面是盛夏山中庙门深闭,显得萧条冷落;另一方面则是院中没有峰峦树木遮挡,没有石阶井泉,也无绿阴清泉一片蛙声悦耳。相比较之下,院中为暑气所笼罩,缺乏清幽、恬静之意。“似”字表明不是绝对的寂静,而是有些许的凉意。

“最怜煮茗相留处,疏竹当轩一榻风。”诗人最怜惜的是依上人院中那片疏疏的翠竹。它萧萧疏疏,摇曳在风中,给人以清凉之感;它又青翠欲滴,绿意盎然,令人神清气爽。诗人与依上人相对品茗时,只有竹林清风送来爽适之感。诗人将禅意、茗香、竹风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清淡幽雅的夏日画卷。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幽,笔法洒脱。诗人以门外炎热的天气与院中清凉的境界相对比,以烈日炎炎时的烦躁不安与禅房中品茗煮茗时的闲适自得相对比,增强了全诗的感染力。此诗更妙之处在于“疏竹当轩一榻风”一句中,“一榻风”三字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它将禅院之静与竹林之凉融为一体,化虚为实,使人如身临其境。同时,“一榻风”又暗含着诗人在禅房中的悠闲自得之情。全诗写情含蓄蕴藉而富有韵味。

夏日书依上人壁是一首清新淡雅的诗篇。它以炎热与清凉相对比突出夏日禅院之幽雅;以品茗煮茗衬托出禅意之悠闲;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全诗意境清丽、优美,富有韵味。

夏日书依上人壁

门外浮沉暑气浓, 院内萧疏似山中。 最怜煮茗相留处, 疏竹当轩一榻风。

现代译文:

炎炎烈日当头照着大地, 院子里显得格外清凉。 最令人喜爱的是依上人留我品茶的时候, 当轩而坐有疏竹摇曳送来凉风。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