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韩愈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
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
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
有耳聒皆聋,有口反自羞。
百舌旧饶声,从此恒低头。
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
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
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
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
虫鼠诚微物,不堪苦诛求。
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
不停两鸟鸣,自此无春秋。
不停两鸟鸣,日月难旋輈。
不停两鸟鸣,大法失九畴。
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
天公怪两鸟,各捉一处囚。
百虫与百鸟,然后鸣啾啾。
两鸟既别处,闭声省愆尤。
朝食千头龙,暮食千头牛。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双鸟诗》现代文译文:
两只异鸟渡海而来,翩翩飞抵中原大地。一只栖落在繁华都城,一只隐居在幽深岩穴。三千年不得相和鸣唱,各自缄默将天地奥秘含藏。待到春风席卷大地时,百鸟纷飞中它们骤然相逢。从此百日不休地争鸣,震耳欲聋令众生羞于启齿。善鸣的百舌鸟垂首噤声,病痛者也不敢发出呻吟。雷神向天帝呈报:自从双鸟开始聒噪,雷霆失声,鬼神畏怯,自然法则都为之停滞。草木战栗着向人间示警,微小的虫鼠不堪其扰。永不停歇的鸣叫让万物忧愁,时序混乱不见春秋轮回。日月运行失去轨迹,天地纲常崩坏无序。周公不再圣明,孔子失却崇高。天帝震怒将双鸟分囚两地,世间才重现虫鸣鸟啼。被隔离的双鸟闭门思过,却暗中积蓄着惊人力量:清晨吞噬千条巨龙,黄昏嚼碎千头壮牛;朝饮能使江河枯竭,暮饮可令海洋干涸。只待三千年期满,必将再度掀起惊天动地的酬唱。
赏析:
诗人这首寓言诗以"双鸟"意象构筑了一个恢诡奇谲的象征世界。全诗可分为三个叙事单元:双鸟分飞时的天地寂寥(1-6句)、双鸟和鸣时的宇宙失衡(7-32句)、双鸟被囚后的蓄势待发(33-40句),形成完整的寓言结构。
诗中运用多重对比手法凸显主题:空间上"城市"与"岩幽"的对照,时间上"三千秋"的漫长与"百日"的短暂反差,声音层面从"闭口"到"不休"的极端转化。更通过"百舌低头""病者噤声"等细节,展现双鸟鸣叫对自然秩序的颠覆性破坏。
在象征层面,"双鸟"可解读为诗人对当时思想界异端学说的隐喻。诗中"大法失九畴""周公不为公"等句,实则是借神话寓言批判背离儒家正统的学说。而结尾"朝食千龙""暮饮绝海"的惊人食量,暗示异端思想具有吞噬传统的危险性。
诗人以诗人特有的夸张想象,将抽象的思想论争具象化为惊天动地的神话场景。全诗在音韵上刻意采用密集的仄声字(如"聒""捉""绝")模拟鸟鸣的刺耳感,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统一。这种以神话重构现实的创作手法,开后来李贺"诗鬼"风格之先河,充分展现了诗人"唯陈言之务去"的诗歌革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