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顾贞观
多情长愿,投老秦淮住。
华发纵归来,怕不似、少年羁旅。
横江酹月,才魄怨销沉,歌伴侣,邀商女,一曲青衫雨。
青溪祠宇,没个迎神妪。
弱柳系兴亡,尚拂面、六朝烟缕。
无穷金粉,都逐去来潮,桃叶渡,梅根渚,遗恨今何许。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蓦山溪 庚子秋题长干水榭》诗,抒发了诗人对秦淮河畔昔日繁华的歌咏与怀念,对山河沦丧、人生迟暮的悲感。
“多情长愿,投老秦淮住”诗人愿意在秦淮河边度过自己晚年残生。用“多情”状己愿久居秦淮的心情。“投老”,言暮年。这个字既可理解为老而弥坚,也可认为诗人已届暮年。在江河日下的无奈之感中,也流露了对于国事、身世的深沉感慨。“华发纵归来,怕不似、少年羁旅。”是对“多情”的进一步说明。青春年少,已是昨日之事,留不住的,也回不去了。再不是“少年羁旅”的“我”了。
“横江酹月,才魄怨销沉”描绘了秦淮河月夜的景象:江面风起,横酹江月,可是,这美好的月夜,只能让人感到寒意,哪里值得久留?“才魄”,天上的明月。明月本无情,然而人却赋予了它感情。自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后,古人每借月抒发寂寞无聊之情。此句寄托了诗人的愁思,已现衰飒之感。“歌伴侣,邀商女,一曲青衫雨。”在抒发着对知己亡别的哀痛。以此句总结上文,回顾往昔。“青衫”,唐朝文人的通用服制,唐末词人温庭筠因屡试不第而长居苏州,衣着“袭青衫”。“一曲”,一支曲子。以美妙的秦淮夜曲送知己远去,也送走了整个晚唐。“青溪祠宇,没个迎神妪。”诗人所怀念的是秦淮河畔的青溪水榭,画船烟水。可是如今却连个迎神的小老妪都见不到了。“弱柳系兴亡,尚拂面、六朝烟缕。”此句是对昔日秦淮风景的再现。秦淮河畔杨柳依依,轻轻拂面,似乎在诉说着六朝的兴亡往事。这并非“夕阳西下几时回”的盼望,而是对历史沧桑的感喟。“无穷金粉,都逐去来潮”既是上文的一个小结,更是大唐帝国衰落的高音跌宕 。站在“水流今日”的时间轴线上 ,当年王公贵族 、军国重臣们的欢歌笑谈都已经随着来往的江潮远去了。(怎么成为时间的时间轮子里之过的古人等不能用此原文)(勿翻译至此太怅然若失了)。“桃叶渡”代指情人分别之地;“梅根渚”,指渚边埋葬爱情的梅花之地(出自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可知);一想到这一切,诗人只能感到千般遗憾、万种凄凉 !
诗人将历史的风尘、现实的感受融入秦淮河的景物之中。选取秦淮河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场景:有美色的消沉、情人的分别、历史的沧桑、国家的兴亡……从有限的几个场景折射出无限的兴亡之感与沧桑之叹!这不禁让人想起《长干曲》中那句诗:“家住秦淮妾姓朱”。自古至今,“商女”、“月”已经成为词中的熟语,“横江酹月”、“酒入愁肠”、“无边落木”、“不尽长江”、” 江天一色”、 “ 烟波江上使人愁”……再联系顾贞观的另一首名篇:“古来如侬几个”(早在我为文字漂泊谋生时 心识多才并见尤文的记忆大概就该始自是了把没一个典型的融合共蓄浓缩集在大这首了真美又怎能借用大家教我谷歌中故复制翻译更为有意蕴的心情并念念此调 无更多赞了吧这句也不错 。真是及浓缩个高度乃此节造诣于结) 全篇浸沉着低沉怅迷茫的格调使人想像“渔阳掺”所击鼓“短长亭之别离”“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各圆故国之梦”……
现代文译文如下:
我向来多情地希望能在秦淮河边度过晚年。虽然头发花白但归来依旧少年模样,只怕如今羁旅漂泊已不再有当年的豪情与浪漫。在江边对着月亮把酒祭奠 ,才发觉月夜是如此凄清 ,如此幽怨 。当年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