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于慎行
矍铄丹颜鬓未霜,床头龙剑吐星芒。
廉公善饭神方王,鄂国徵歌意正长。
门树常嘶金络马,庭苔渐涩绿沉枪。
君王拊髀应谁问,老将勋名在夜郎。
现代文译文:
他身材高大,容光焕发,红润的脸上没有一丝霜色。床头悬挂的宝剑闪烁着星芒。他像廉公那样喜欢吃饭,身体健朗;又像鄂国公那样擅长歌唱,歌声悠扬。
门前树木经常听到马匹嘶鸣的声音,庭院的苔藓也渐渐变得坚硬,像绿沉枪一样。君王拍着大腿,会向谁询问这位老将呢?这位老将的勋业名声仍然流传在夜郎这片土地上。
赏析:
此诗开篇就用了四个连续的排比句刻画主人公的外貌气度。“矍铄”二字叠用,虽然有点夸大,但却十分准确传神。一个人如果身体健康、精神健旺,其两眼一定“矍铄”有神。“丹颜”形容老人肤色红润,也是赞美其容光焕发的样子。“床头龙剑”是用“龙跃盘旋”状其剑,“吐星芒”则以星芒喻剑光,生动地表现出剑的冷厉、锐利和剑气的刚烈。而“未霜”与“矍铄”相对,更显出其精神状态之旺盛。
第二句中“廉公善饭”“鄂国徵歌”两句典故,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赞叹之情,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感慨。友人的善饭、长歌,在作者看来,是值得嘉许和羡慕的。然而,这“善饭”“长歌”之中,却流露出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因为这善饭、长歌的老将,本应是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人物啊!以上四句作者对老友善饭长歌的神气描述别具会、饶有趣味。作者写到这里忽然笔锋一转,“门树常嘶金络马,庭苔渐涩绿沈枪”不仅有画意、诗意,而且也有生动逼真的马鸣声与哨响!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也蕴藏着作者的无限情意:将军不要终老在家乡吧!这里有好的生态环境,有好的山水环境,更有朝夕想念你的诗人啊!此处暗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一种深情呼唤。最后两句诗:“君王拊髀应谁问,老将勋名在夜郎。”“夜郎”是明人对贵州北部一偏僻小镇的称谓。于慎行虽在北方,但也是终老而未回过故土的诗人。因此他以一个“夜郎”喻指自己的故乡,表达了思乡之情;而这里却有一位驰骋疆场的老将,他为国家需要而献身为国效力的勋业和名声在外,因此他期待着君王应向谁问询呢?这里暗示着这位老将终老于家乡而无所作为的事实是多么令人叹息!于慎行通过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老友的无限怀念之情。这首诗作者通过形象的刻画与典故的运用,表现了友人善饭长歌之外的英雄壮志与悲凉情怀。同时表达了对老友的无限怀念之情。全诗笔调生动形象、意蕴丰富、音调铿锵、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