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于慎行
名家鲁国旧登坛,初捧贤书解鹖冠。
贡篚璆琳天府受,闾门羔雁里人看。
灯分夜色青藜迥,笔拥春云紫殿寒。
儒术年来多所遇,明经半补汉郎官。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于慎行《周亭山先生举明经入对》所做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对明代文人周亭山先生被选拔为明经举人后的赞美诗。诗歌中通过描述周先生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经历、未来的前途等几个方面,展现出诗人对这位学者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周先生来自鲁国,这是一个以儒家文化著称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名士。这里的人们对周先生寄予厚望,期待他能够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而周先生也一直努力追求学问,解下了象征高人雅士的鹖冠,表明他愿意放下身段,潜心学习。
其次,诗人描述了周先生被选拔为明经举人的过程。他接受朝廷的贤书,带着贡篚中的璆琳等宝物前往天府接受任命。这个过程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赞扬,乡邻们纷纷送来羔雁等礼物表示祝贺。这里不仅展示了周先生的才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表现了人们对他未来的期待。
然后,诗人用灯分夜色青藜迥和笔拥春云紫殿寒两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周先生在未来的道路上的前景。前者意味着周先生将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而后者则暗示他将会在朝廷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周先生的赞美和祝福。儒术年来多所遇,明经半补汉郎官,意味着周先生将会在儒学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就,并且有可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官职。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对周先生的未来表达了深深的祝福和期望。
整首诗用词简练,结构紧凑,表达了诗人对周先生的赞美和期望之情。通过对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前途前景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周先生这个人物,也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