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于慎行
别久鬓如丝,金门老画师。
相逢春雨夜,正是落花时。
能事江湖得,浮踪岁月私。
旧游今欲尽,君去可依谁。
赠余古仙山人
别久鬓如丝,金门老画师。 相逢春雨夜,正是落花时。 能事江湖得,浮踪岁月移。 旧游今欲尽,君去可依谁。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此诗开篇就点出题目的“赠”字。古代文人多以头发斑白比喻人在感伤之时光流逝之快,李白就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名句。何况于慎行进京赴考屡次不中,十年寒窗犹在帝城,满头青丝渐染白发,悲喜交加自难言。“别久”承“久留”,无谓地待客过久显得痴顽失态,隐有进京再度落第作“剩人”为邻为伴之尴尬;再显亲切:“金门老画师”。“金门”,是宫内之禁门。杜甫曾云:“黄金婕妤当捐价,白玉贤臣应待诏。”(《丽人行》)此诗人自况,流露出对当政者的不满情绪。“老画师”三字照应“鬓如丝”,更衬出诗人对年岁已老的无奈。于是在久别重逢之时,两人秉烛夜谈。春夜喜逢知己,又逢春雨潇潇。“相逢春雨夜,正是落花时”,春夜喜逢知己,自然亲切;春雨如诗,夜色如水,花落无声。“落花”意象又暗含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况味。
颔联直承颈联,写出了朋友间的知己之情。“能事江湖得”,“能事”指闲居作画之外的种种才能。“江湖”,此指京都之外。“浮踪岁月移”,此句与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叹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慎行浪迹京都,逢人即问诗友,却不知故友已纷纷谢世。如今只有仙山人在世上飘泊无定,而自己却已不能随他而去。一种沧桑之感溢于言表。
尾联写诗人面对现实无力回天之感。“旧游今欲尽”,与首句“别久”相照应。如今诗人欲哭无处,只能寄情于友人:“君去可依谁?”一个“谁”字包含了无限凄楚和无奈!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于平淡中见新奇。
这首诗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写出了诗人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别久鬓如丝”开头,以“君去可依谁”收束,中间一联对仗工整,将景与情结合在一起,流畅自然。诗人没有将这种感慨具体化、形象化,却借助春雨夜、落花时、江湖、岁月、旧游等意象传达出来,一种苍凉的感觉溢于言表。而整首诗中没有使用一个典故或丽辞,却深入浅出地写出了世态人情和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