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于慎行
停桡齐赵路,河上见孤城。
故国佳公子,高台亦已倾。
川光孤屿敛,暝色片云生。
呜咽清漳水,千秋恨未平。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停桡齐赵路,河上见孤城。”起笔二句,点明停船的地点,并对孤城作了概括的介绍。齐赵一带的河路,他来到这里就停了下来,只见河上一座孤城屹然耸立。这一句看似平淡,却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因为它使读者产生一种急于了解诗中描绘的这个孤城究竟是什么样的强烈愿望。
“故国佳公子,高台亦已倾。”两句是对孤城的细写。这个孤城有着美誉的故国后代,但可惜的是,曾经雄视千古的高台也已倾圮了。既写出了这座孤城昔日的光辉,又写出了它的凄凉。句中透露出诗人对这座孤城和其中世代居住着的佳公子的深切怀念之情。佳公子等指曾经在这高高的台上战斗过的英雄人物。
“川光孤屿敛,暝色片云生。”在这两句中,诗人对孤城作了进一步的具体描写。高台倾圮后,川光和屿光交融和一片明灭,随着夕阳的西下,暝色也不可避免地暗淡起来,并且渐渐地充满了天空。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片云来。这云也是这首诗中的“故国”字意的补充。随着暮色和暮云的出现,高台已经消失在高空里,天空一下子变得开阔了。“川光”、“暝色”分明是融在一起、而又忽明忽暗、若明若暗的天地形象,“孤屿”则是整个一幅图画中的局部形象。“敛”字写得准确、传神,它把川光和暝色两种形象统一在同一空间里,并且形成对比:一方面是明亮的河面和城池的倒影;另一方面却是暗淡无光的天空和高耸的岛屿。
“呜咽清漳水,千秋恨未平。”末两句是诗人对这座高台上的城堡发出的慨叹。漳水本来是清澈见底的,可是由于人事多舛,它也变得“呜咽”,变得沉闷而不流畅了。这座城堡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剥蚀和战争的破坏,至今还没有恢复元气。因此诗人说:“千秋恨未平”。用“呜咽”形容漳水的声音,用“片云生”来象征城堡周围暗淡的环境,用“清漳水”来比喻人世间坎坷遭遇的命运,含意都很深刻。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来到此地后的感受。他面对着断壁颓垣,听着漳水的呜咽之声,抚今思古,不胜感慨。他为这座城堡而伤感,也为自己而伤感。全诗不仅写出了这座城堡的凄凉景色,而且也写出了诗人自己沉沦的身世之感。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于慎行是一位同情人民、感慨时艰、抒发自己沉郁豪放的诗歌创作的优秀诗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清新自然、质朴真切、不假雕饰、气度恢宏、一洗脂粉。在古代文人骚客的武城怀古诗中堪称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