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于慎行
瑕丘南去路漫漫,月满山窗梦易残。
君在沧浪秋色里,同心谁伴采芳兰。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归山寄贾石葵年丈四首 其三》是明代诗人于慎行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诗人描绘了归山的漫长道路,表达了对友人贾石葵的深深思念。
首句“瑕丘南去路漫漫”,诗人指出自己前往瑕丘的道路漫长且艰难。瑕丘,是诗人家乡之地。“路漫漫”既指实际的路途遥远,也象征着诗人的仕途艰辛,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漫长的征途。
“月满山窗梦易残”,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月夜景象,然而诗人却在山间的窗户旁深深思忆友人,导致夜深人静,那如水的月光下,山间的窗户旁,诗人梦境破碎,无法入眠。这里,“月满山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而“梦易残”则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君在沧浪秋色里”,诗人用“沧浪秋色”来描绘友人的居所,展现出友人生活的恬静与美好。“沧浪”一词常用来形容清幽之地,“秋色”则暗示了友人的生活已经融入了秋天的宁静和深远之中。
“同心谁伴采芳兰”,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孤独生活的同情。“同心”,即心意相通,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谁伴采芳兰”,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疑问和关怀。这里的“芳兰”,既可以理解为友人生活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为主题,通过描绘归山的漫长道路和清幽的秋色,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友人的深深思念。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译为现代文的意义上,这首诗可以被理解为:沿着那通往瑕丘的路我踽踽而行,夜色降临,月儿圆圆照亮山间的窗户,美好的梦境却容易破碎。你生活在如画如诗的沧浪秋色之中,可还有谁与你一同采撷芬芳的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