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宋庠
憭慄众芳歇,金英无与俦。
香疑饮潭日,欢似漉巾秋。
润蘤霜华入,薰丛野色留。
郢兰休自咤,冰玉此赓酬。
宋庠这首诗作是和诗,且是对中丞和尚书两家的诗反复唱和。诗人将自己情怀尽在字里行间流露。这是原诗的第一联,“众芳歇,金英俦。”在众芳凋零时,菊花却独自展蕊开放。在这里诗人对菊花高洁品性的赞叹之意表露无遗。用“金英俦”来比喻菊花,在颜色上赋予它高贵之质,从感情上赞颂菊花是超凡脱俗的。在宋庠之前,有位著名的花农名叫陶渊明,他栽种菊花,十分讲究其品貌。宋庠这首诗把菊花的品貌赞扬了一番,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颇懂花木种植的花农。此诗的首联“歇”字和颔联“香疑”“欢似”“野色留”词令形象。“歇”“疑”“入”“留”都是衬词,即借用其他话语,为吟咏菊花的用韵而垫词,有加强所吟咏对象的意境之作用。“饮潭日”,写菊花灿烂鲜艳:“漉巾秋”,以漉酒巾来状菊花的清香四溢,这正扣了主题。“金”“香”“欢”“润”这些形容词都带有菊花的形象色彩。颈联的“薰丛”,是说菊花丛盛开的样子:“野色留”则说其生长在旷野的环境中,带有野趣。这两句把菊花的体态性情描绘得异常生动。尾联诗人由花及人,对菊花进行了很美的想象:“郢兰休自咤,冰玉此赓酬。”他认为菊花既胜过了饰以郢兰(香兰)的美饰而举之堂上了珍贵的小冠之冠的人一样芬芳夺人的真才实学,倒不须讥叹楚国郢里的兰花香椒之美,(可慨叹者惟有不材之人)”他也希企能同洁白的兰花相互酬答不已;对此他自己却信足欣慰也。“此赓酬”,酬是互相吟诗酬答的意思,与“休自咤”相呼应,从而从与人的相比衬托中又一次显现出菊花品性之可贵重。对“冰玉”二字的运用造境极为新奇。整个这首诗的语言形象清新俊爽,节奏优美轻快。作者的诗意即如泉涌,滔滔不绝地倾诉;表达清晰、易懂,仿佛一个有风趣的深悉吟咏者向人们进行活脱脱的艺术般的讲述和剖析似的。在现代文学中的欣赏价值较高。现代译文:在这个万物凋零的季节里,唯独你-金黄色的菊花欣欣向荣。散发出的芳香能如饮潭水一般明亮剔透,把酒赏菊时欢声笑语仿佛在过滤的纱巾上萦绕不绝。芳香的菊花似乎能将秋霜接纳,清新的野色似乎能将山野留住。不要再自叹质朴无华了,就像楚国的兰花一样,真正的君子是不需要自叹的。在冰清玉洁的歌声中反复酬答不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