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天人阁端午帖子词》宋宋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宋庠

《天人阁端午帖子词》原文

金徒漏永乌犹渴,宝扇风徐雉欲飞。

借问人间传采缕,何如石上拂仙衣。

现代文赏析、翻译

当然可以,下面是我根据要求为您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宋庠的《天人阁端午帖子词》以简淡之语,明晓之意,把对节庆的赞美之意托物寄出,向高居于人上、凌驾众生的“天”讨要个公道,因人因时制宜,取得了富于情致的艺术效果。

词人在端阳节日天阁内所作门帖子,为自己朝服冠带与鸣鼓申敬的节庆之际,向皇帝献上了一番吉祥如意的颂辞。

首句“金徒漏永乌犹渴”,紧扣端五之“五”字,言在漏永辰至的五日端午节的时刻,报时之箭金壶滴漏仍然像有口渴之意一样在不停地工作着。此语以美妙的联想,赞美龙舟竞渡的五日佳节。古人称龙为“龙”,叫粽子是“角黍”。《疏》曰:“俗以其叶搓形弦为佩,以辟妖邪。”这是因为端午是诸虫鬼斗岁、全衔之时。因而这时期日用事物无不用五彩囊包裹或饰物佩身,以禳毒气而求吉庆。粽子即为屈原遗留下来的供品,端午以雄黄酒洒饮,也是为了消毒祛邪。那么此时此刻,“闻道仙家初乞巧,彩缕会欲飞上天”(《花心动》),人们在采撷香草、缠绕彩线、喝雄黄酒、佩香囊等活动中迎来了吉祥与健康。于是作者感慨万千:“金徒漏永乌犹渴”。“金”字在此不仅形容其晶莹润泽之度,并可藉以引起《封神演义》“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的故事,并暗寓紫禁城外钟鼓齐鸣声声唤;“徒”,徒有空自、白白地意;“漏永”只是向世人述说时光太长之感觉。“乌”本为太阳中的黑道。道教称为西方神灵乌龙大王,天子素食之日必为他鸣鼓赛神,诗人通过奇特的联想说明仙家的本领比起龙鬼神的祭赛不及处太多了。只有贪欲不断鞭打他疲倦了。“金徒”只是喻皇帝集中心思;不管宫廷如何排场挥霍奢丽来拜仙祀神。神仙也会厌恶厌倦之意的言外之意表达得十分深刻有力。

“宝扇风徐雉欲飞”描绘宫人正享着和风习习的五月时光。“宝扇”是用以遮阳避日之扇,“风徐”形容风力不强之状,“徐”是轻微,“雉欲飞”在此是用典。《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记载;“(战国时)韩宣子朝于楚,楚子赐之鹿裘。归语诸子曰:‘吾梦见一丈夫,帽衣而衣领曲同。’对曰:‘有鸟名窃脂,自江南飞来集此巢中。’乃置诸牖而听之。闻施衣中客白歌:腯如也,其状如雉而有文采高冠俯仰自若也。”诗中“宝扇风徐”即指此而言。“欲飞”二字不仅写出了雉鸟尾羽之美而且含有翘首仰首、振翅欲飞之意。既象征着大宋的江山如同翩翩起舞的雉鸟那样的活力和生机勃勃;“宝扇风徐”也有反观宫苑的宫廷之内悠哉悠哉生活的自在安乐之情在其中了。而众位佳丽的纱帽檐园中羽饰垂帘仿佛停驻着欢快翱翔着的漂亮的鸟儿。“金徒漏永乌犹渴”在全词来说起着链接上下的作用。“宝扇风徐”则承上启下,引出了对人间仙境的向往与向往中的一种比较之意。

“借问人间传彩缕”句诗人由仙家想到了人间女子臂缠彩缕、欢度端午佳节时的欢乐情景。“传彩缕”,即缠绕五彩线。《太平御览》卷二十引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投汨罗江死,楚人多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汉事习以五日作囊,盛以投入水中,以为主溜(导水的沟槽、经络)厉鬼之粮而去其毒也。”“传统盛粽子由少鹤娄梢形状而成以彩线束颈。”自从上述两个环节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活动统一了起来,“妇女女儿(仕妇及童女)出游于郊陌五日。以彩缕当众眇一目者谓之放百索(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