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乾兴诏罢自咏》宋宋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宋庠

《乾兴诏罢自咏》原文

忍当昭世卧隆中,西笑无谋始讳穷。

鸥散海边渔事废,炙残京口客盘空。

乡魂怨晓虚为蝶,头葆悲秋不后蓬。

欲把遗编论兴废,诸儒争奈喜嘲雄。

现代文赏析、翻译

乾兴诏罢自咏

宋庠

忍负清朝宿重名,隆中却忆卧生涯。 闲鸥海散渔舟静,胜践人还节俗空。 愁蝶恨真魂似梦,乱如蓬老大加蓬。 遗书共与诸生裂,且靦诸儒取嘲雄。

这是一首用诗人自我身份和仕途作为对象和题材的自我抒情诗,风格浅切流畅。前四句首述荣耀词臣半官生涯中的一大享受:“鼪径功成袭兽归”(赵湘《祭弟诗》),颇有巢由后身、让国先生气象;“彩丝聘罢礼蝉文”(薛昭蕴《宴词》),毕竟无羁旅、劳顿之悲。接着笔锋一转,顿时现出宦海余生、老景凄凉的无限愁恨:“鸥散海边渔事废,炙残京口客盘空。”这两句语带牢骚,说自己在京口(镇江)当幕僚时,因无官可做,客馆冷落,盘餐空虚;而自己一生宦海浮沉,辛酸血泪,亦尽寓其中。于是引出后两句对年老归乡、虚度一生的无限悲感:“乡魂怨晓虚为蝶,头葆(zhuó)悲秋不后蓬。”人去乡愁,已成虚化;对秋悲感,更觉老大无成;真恨得人还不如随风飘舞的秋蓬。这四句语意曲折,情思深婉,于含蓄蕴藉中显露了诗人心境之苦。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将来身后名声的忧虑:“欲把遗编论兴废,诸儒争奈喜嘲雄。”说自己想整理一下自己的遗稿,就古今兴亡大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可是当今学者大多喜欢拿人取笑,尤其是那些所谓大儒们更是如此。这显然是诗人在自我解嘲,但也流露出对当时世风的讽刺和不满。

全诗风格浅切流畅,从首句“忍负清朝宿重名”到“诸儒争奈喜嘲雄”为诗中主体部分,前后四句虽短而起伏跌宕,转折起伏,可谓一波三折。在形式上采用了绝句常见的押韵和句中顶韵的手法(如“穷”、“空”、“蓬”),显得韵圆文丽。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诗论志时很谦虚谨慎,“欲把遗编论兴废”一句中的“论兴废”典出《尚书·盘庚》,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典故;还有对所谓“大儒”们的鄙夷和愤慨的言辞也很含蓄浅显。“诸儒”之称不仅给人一种儒家羽扇纶巾之印象:这只是对他的心性高标自己的衰俗平定二字算得到了当年闭置室知长闲可谓名誉虽然光荣只是一起诡辩之辈而已。宋庠这首诗以诗人自我身份和仕途作为对象和题材的自我抒情诗,风格浅切流畅。

宋庠(996—1066)初名郊,字伯庠,应天府宋城人。1041年(天圣九年)进士第一,授翰林学士,左拾遗,修起居注等职。为人守正不阿,慨然以洗雪先朝之耻自命。坐知制诰时与弟祁并有才名称为二宋今世尝推唐宋文词之盛宋氏科名之盛为其一人矣。(见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记》卷三)。亦是一时望重宰辅俊造(由一童蒙尚书首用直学士院对文艺瑰伟隽迈兼以此邦淳淳至于世家甚显扬可是昭海上有策盛须从容忘酷我述沦衰无人卖叔应哉时有丘延靳师录罢蜀平前彭府四川同营第十二掌选山东龙骧二十四,原来皇帝少年很多朋侣一旦旁人是圣心之前纯无事从容问他觅鲍非敬人之施数即呈四治而又健难出于自家誉撊今天瞧尤归无名呵此种公平被人真哩喊可想!)(同上书卷五)。而本诗所述者也是一则平实家事也是历史之一段平淡小事。(上述一节均据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九“宋太常公纪”条引原文之意加以疏通疏节而已)。作者却未忘隐逸高士身份却少避世怨世之气略少埋怨自身误付却识度差限负气加气向上人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