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次韵和北京太师丞相潞国公创作茅斋之什》宋宋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宋庠

《次韵和北京太师丞相潞国公创作茅斋之什》原文

地僻诛茅后,堂幽搆厦馀。

谁知冶城望,更作傅岩居。

净供香厨饭,真籤蕊笈书。

因公高世想,转忆旧田庐。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宋庠的这首诗是应和其父宋祁的诗所作,其父之诗中有“创茅斋”之句,他便依韵作诗以和。从诗中可以看出,他赞美了父亲在僻静处建造茅屋的举动。

首句“地僻诛茅后”的“僻”字,表明了这块地是相当荒凉的,所以他在此处建造茅屋。诛茅,砍伐草木,这里指建造屋舍。这句诗简洁明了地点出了建筑活动开始的情况。

第二句“堂幽搆厦馀”承上启下,由写建筑活动进而写茅斋的境况。这堂不小,要成为大厦。可惜成栋之后室内地方不多。经思索创议后决定在这里大做文章,“构厦多暇”,君如处理朝政繁剧而有暇即兴于作诗吟咏的话则有助于培养风流儒雅的风尚呢。“大厦馀”揭示这大厦空间的剩余部分即可做“构厦”后的构筑之物,“物质之剩”,见得作者构思细心而周到。

“谁知冶城望,更作傅岩居。”两句写诗人对父亲选择此地建茅斋的赞赏。冶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是三国时吴国的都城所在地。傅岩,地名,在今河南陕县东。相传古代乐师傅说隐居于傅岩,《史记·殷本纪》云:“傅说举于版筑时之间。”诗中以傅岩隐者喻其父居此僻地,不求荣显,安于清贫的生活态度。句中“谁知”二字是赞赏之意,含有赞其清高之意。“谁知冶城望”是转折,由选择建房地址转写建房材料。“更作傅岩居”是进一步突出主题。“净供香厨饭,真签蕊笈书。”“净供”,饮食器具洁净清洁,“香厨”用香气薰过的饭菜。“真签”,即真的简册。笈同册。“真签蕊笈书”就是装书用真正的册签。以上几句集中描述建屋完毕后居住时的生活情景,主人爱清洁、重修养,家里环境雅静,富有情趣。“因公高世想,转忆旧田庐。”结尾归结全诗主旨,表示对父亲的高尚节操的理解和赞美。

这首诗以朴实、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父亲选择僻地建茅屋的赞赏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自己构思细密的创作风格。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