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宋庠
脩曲少城偏,临秋坐眇然。
残阳鸦翅外,新月鸟行边。
隐轸齐侵地,苍茫鲁狩田。
登高何必赋,归意自悁悁。
北楼晚景
宋庠
修曲少城边,临秋坐眇然。
残阳鸦背绮,新月鸟头圆。
爽气连空阔,清商逼岁残。
聊须一篇续,何必赋中原。
在城北楼欣赏夕阳与新月,这是诗人独自登楼凭栏欣赏的景色。少城是杜甫的住地,现在虽然已是傍晚,但在杜甫看来是:坐待草堂开。能不令自己爽心快目吗?本诗写景恰似国画,用墨极淡,晚霞如绮,黄中泛白,并无多少颜色变化;几只黑鸦展翅在空中画圆,明月早至天端,“一螺未窥五觔土”。也不怎么超绝流人奇的视觉效果的展现出崇丽雅爽的一番夏日夜晚京城的美景,“閜如民圄开门月”兴会是差不多的。“天凉好去江山,白睘满意健歌船”,只是观感上的变化而已。两句中“新月鸟头圆”以印象式的描述一语题出时间(时间是从夕阳西下时看出来的)和地点(地点在北楼之上)。既以应诗题“晚景”,又以暗兴下文“登高赋”之本意。一联说少城风景之美与城市秋晚清凉的感受。残阳似尽,而几只乌鸦在余晖中展翅添彩绘色;月牙刚升,天地间显得异常空阔清幽;此景此情,使人感到山川也清新闲雅了不少。同时“鸟行边”三字有双关的意味。它既指从西边渐次而起的行迹之鸟,暗含有时间推移之义;又指离诗人此刻登眺处所之不远的一带平畴或城郊行猎之地。“新月鸟行边”呼应首句“少城”二字,形象地暗示出此时已是傍晚。末句由一“赋”字生发而出,此谓何必限于诗人登高作赋原意而言,也即谓人生得遇良辰美景亦无需一定赋诗自乐;吾人正可以长歌舒怀而终日也。整诗抒情与写景融合无间。流丽中自饶雅韵,余音袅袅。
此诗首尾叙写秋景并抒发登临晚景之兴感。中间两句则承上启下,由少城之秋景转到北楼之意兴。诗人通过精警的诗句将夕阳残照与皓月当空两组画面凝聚在一起,通过比较,显示了诗人不同的感受和隽永的韵味。此诗言浅意深,情景交融,“修曲”、“临秋”、“残阳”、“新月”、“登高”、“归意”等虚字一意贯串,流利圆转;从登眺处所与观赏时间的推移变化上写景抒情,读来毫无斧凿痕迹。“临秋”二字为全篇纲目,领起下文写景抒情。“归意自悁悁”是全诗主旨所在,点明作诗本旨。它紧承上文“何必赋”意脉而发,饶有韵味。总之,全诗融情于景,笔意含蓄清新,可视为宋庠生平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