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岁晚饯客南亭二首其一》宋宋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宋庠

《岁晚饯客南亭二首其一》原文

淮坏穷南界,亭皋坐渺然。

平窥京口树,斜落海门天。

重雾多藏日,寒潮不送船。

江山宁有助,私作楚骚憐。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作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宋庠的这首诗,写的是岁末在亭皋送别友人的情景。他以自己南望淮河起笔,却以江亭落照收笔,中间写景抒情,借景达意,情景交融。

首联“淮坏穷南界,亭皋坐渺然。”诗人以极概括的笔法描绘出浩渺的江面和亭台水边空旷的景象。淮河在南方尽头的水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弯曲的界线,而在亭皋之上,坐着的我面对着无边的江面,亭台旁边也空旷无边。一个“坏”字,既写出淮河之曲折,又写出江面之空阔;一个“渺”字,表现出亭皋之上目力所及的开阔景象。寥寥十一字,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笔墨简淡而景致苍茫的图画。如果这景致还不至于令人难以忘怀的话,颔联的描绘则把人引入迷蒙的景色之中:“平窥京口树,斜落海门天。”颔联两句写景逼真入画,同时又切合主人的身份。京口即古城镇江,因临江扼守,为军事要地;海门则近长江北岸的崇明岛,至江面豁开处是天然良港。古人常把京口和海门合说,这两句的平窥落海写出了放眼远眺时依稀可辨的两地景物的变化。“平”是平视,也就是一直看着,连江边树木上的鸟雀也历历在目;一“落”字让人想象长江浩浩荡荡直通海门的情景。

颈联“重雾多藏日,寒潮不送船。”转而表达诗人的感情活动了。这两句中“藏”和“不送”两词用得尤其巧妙。“藏”字把秋冬之际、暮色苍茫中的雾气写得有情有意,它不仅掩藏了太阳,而且隐没了一般下人们的笑容;然愁怀仍不得不在晚来加重,“重”字显示出雾的重。冬天低垂的云、平浓的雾压住了秋天傍晚的那丝丝暖意;朦胧凄冷的潮色加重了画家落墨的那份寥阔的心情。临水的停泊在岸上的画船一副羁旅限步的凄寂、惆怅的情思也随之而升:岁月如梦且远,不如醉卧江亭寄梦于那临水的画船之上。与首联凄凉孤寂的心情是相一致的。“寒潮”在古诗中多暗含有伤别之情。秋天作客他乡的多情诗句往往由此而起。“不送船”三字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说寒潮不送归去之船只,另一方面是说寒潮不能把远方的行船送到近旁停泊。它把客中送客无可奈何的心绪含蓄地表现出来。

尾联“江山宁有助,私作楚骚怜。”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在这凄寂的时分感伤悲凉自怜之情。“江山”两句与首联中“亭皋坐渺然”相呼应,仍关照着送别之情。但诗人却偏说没有一点可以助发感情的景致来打捞他忧郁的心迹了!于是不由得愁上加愁想到远在千里之遥的春秋楚骚赋里作者遭贬之时感叹宇宙茫茫而惆怅无限的感喟:“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是那样弱小又是那样孤独而没有支持。“私”字嵌得不妥帖亦不贴切但抒情性仍然强些:事不在已全不是可以打动诗人的内心情绪的画面只有寄托哀怨伤情悲怆于心绪如山时,发思古之幽情于是拈来一句效《离骚》是忧伤怜悯自己竟江淮:“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独思谁昔年观者(讽咏效慕此际涕泗犹)”它也只能惊破短松岗下的寂寥或茫茫而不作其蓬腾舞以为发泄悲情绘人之功莫胜于此:往往脱离不成徒助慌忙无济于事。“为怜友衰当啜菽饮水险涩到模仿远古而又人曲中.更是怆上添变愤怨怒不失文人雅量身份作独悲世相斯而已”。可见最后两句还流露出依顺意味作低叹抑压悲伤反不得其缓解通情志乱的结果还是应该反思而不是怨天尤人自伤自怜自暴自弃、自弃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