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游广爱寺》宋宋庠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宋庠

《游广爱寺》原文

鹫宇岧峣轶翠霏,清秋香火绝尘机。

心明更接真空辨,应有天花满席飞。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游广爱寺

宋庠

鹫宇岧峣轶翠霏,清秋香火绝尘机。 心明更接真空辨,应有天花满席飞。

宋庠此诗,首句写寺宇高峻,凌越于山间云气之上,已足示其幽矣。次句写时当清秋,寺中香火特盛,而“绝尘机”三字,尤得无我之境。前人谓心无染著,则清明自在,故次句谓心明。后二句意谓心既然明净,自然可以领悟佛法真谛,于是身临宝座,恍若天花飞扬,缤纷坠落。所谓真谛者,大抵撮以总持之言也。以表达空间意象而言,“香火”、“翠霏”、“绝尘机”、“天花满席飞”诸词组,尤具有形象性。以表达时间意象而言,“清秋”既是季节的名词,又是宋人习惯上指代肃杀悲凉的氛围的一个色彩情调颇具这一特色和亲和力的意象而这一切却表达于客观色彩秾艳明丽的形象之中。这首诗可视为古典诗歌情景相生的佳例。“应有天花满席飞”,可能有一定的虚境和联想性。由于深悟佛法无边的旨趣而有天花满席飞舞的境界(对于具体化象和联觉象群未必都是基于理智推理),表现出作者既有学识、兼有修养,又能远离物欲的精神境界,也为深者见深的哲理趣味。

此诗古朴质实,“绝尘机”和“天花满席飞”皆颇有宋人风味。“绝尘机”脱胎于嵇康《绝交书》“欲使此道非常居,故绝交以安之”的语意;“天花”一语可能是借杜甫《花卿》诗“已散天台五色巾”意(亦见于庾信《梅花赋》),都是比拟佛经故事中的意象。“更接真空辨”,颇具学养气派。“接”字上承“心明”,下启“真空”。“清秋香火”,实是点示寺僧布施清净的法行以及得果后的内心世界与境心外的境地的和谐境界;一个“辨”字可说是妙契佛家一悟千乘的悟境真谛。“天乐”和“天花”相比照(并置在一个诗句之中),不仅具有美学的艺术性,也具有意境的象征性。它作为极乐世界的声音和花雨的意象(兼有听觉和视觉),既渲染了寺宇的幽静和氛围,也传达了诗人领悟佛法之后的欢悦情怀。

至于有人认为此诗题为“游广爱寺”,而结句却作“应有天花满席飞”,与题意似有不合。其实此诗题曰“游广爱寺”,只是说明这是一首记游诗,而不是别的什么主题的诗。诗中记游的内容是虚写(虽然是以游为线索),而虚写的结果又与题意无不合之理。从实处看,“游”了广爱寺,寺宇的高峻、环境的清幽、佛事的香火、悟道的感受等都只是实景实感;从虚处看,“应有天花满席飞”所表达的作者悟后的欢悦情怀以及具有宗教色彩的联想意象(包括色彩情调)却非虚境。这就不仅与题意“游”有所照映和关涉(实与虚之间的照映和关涉,既是游兴、感受和诗题的关涉和照映,也是美学上的物镜和意境的照映和关涉),也与其说是咏佛议佛并以此抒写对生活环境的感情情绪态度相比照:如果觉得这样的写法(以佛抒情)颇有诗意表达的深邃感和意象联想性的话(也就是所谓见得深远),那么上述结论似乎更可说得通一些。总之题曰“游广爱寺”,则结句之意固然有所不合(可能还带有一些个人色彩),但全诗描写空灵清逸,亦与题意无不合之理。

译文:

鹫鸟聚集的寺庙高耸入云超越了山间的云气,清秋时节寺庙里香火鼎盛没有尘世的烦扰。心境更加豁达接触到佛教的真谛,此时天花飞舞洒落在宴席间。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