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宋庠
宝鑑鸾沉影,仙軿凤翼辀。
腰轻时待舞,眉细不藏愁。
洛馆迷罗袜,秦桑露桂鉤。
电微开笑厌,珠滑入歌喉。
百子宫池暮,千丝越纲稠。
生香徒辟恶,织草未蠲忧。
烛短鸳鸯被,更兰翡翠帱。
月寒喧药杵,海阔漾霞舟。
公子常逢燕,星姬镇问牛。
彫胡容一荐,沟水自分流。
宝鉴
宋庠
鸾镜沉影寂,仙车凤辀联。
腰轻待时舞,眉细不藏愁。
洛馆迷芳草,秦桑露桂钩。
电笑开娇靥,珠溜入歌喉。
宫井梧初下,屟声韶绝游。
清香辟俗好,未洗交先愁。
水蚁杯深泛,虾须幕半彯。
破人相蹙捣,聒鹊岁啾啾。
药杵临轩近,佳期璧一双。
诸公赞宸睠,剩长缨左黄。
这是宋庠的《宝鉴》。宝鉴在此指镜子,是古代妇女们梳妆打扮的必需品。诗的首联用“鸾沉影”形容镜面平静,“仙车凤辀”写照出女子对镜梳妆的神态。“沉”、“静”与“凤”等意象相融,有朦胧静美之感。颔联描写女子容貌:细腰如舞时,双眉微皱藏愁不深,恰到好处地点出青春女子顾影自怜的微妙心理。颈联写女子对镜自我欣赏之态,“笑”、“歌”等词见出女子对镜自赏时的娇羞和愉悦。尾联则写宫女们对镜捣药、期盼皇帝临幸的情景。全诗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组合,描绘出一幅优美的仕女图。诗中有景有人,有细节有动作,从咏物到写人,相映成趣。此诗应是一首闺怨诗,但在表现闺怨的主题时显得含蓄委婉,极富情趣,与宋庠的另一首代表作《雪浪石》的风格迥然不同。这大概与他担任过史官有关——史官多是擅长诗词的文人学士之流。诗中的一些描写细腻生动,在工丽中别具一种清刚之气。这种风格在宋初的一些文人诗中颇为常见。这应当是宋庠作为文人诗家的特色所在。总的来说,《宝鉴》一诗颇能体现宋庠的艺术风格,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借咏物而寄寓情怀的诗篇,表面上看是写照中映出女子娇羞和企盼的神情举止,实际上是借此表达诗人在仕途上得失进退的种种感慨和企盼。这样的手法在宋人的诗作中并不少见。“生香徒辟恶,织草未蠲忧。”这一联写得颇有意思,或许可以视作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讽刺批判,宋庠自己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另外这种意境有点像卓文君《白头吟》“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反映出失宠女子以及迟暮者希望保持美好、永远美好的心情与心愿——只要有机会得君宠爱(一心的良伴),是不愁老去的啊!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我除去眼前的这种让人焦虑失望的气运?!这类以女性的失落以慰平生的慨叹还体现在一种画面式古典哀曲(已可参考最近的根据沧月小说《碧城》)等许多文学作品中;当然也有一些以女性口吻表达对美好生活和青春年华流逝的伤感挽留之情——这些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女性对自身境遇的抒发和控诉(如《红楼梦》中的晴雯),但也有一些是出于对女性境遇的同情和挽救(如“愿织千张纸,得君双泪泉”)。“月寒喧药杵,海阔漾霞舟。”这两句又回到镜子的意象上来了。“海阔漾霞舟”,可以理解为想象中在宽阔的大海上乘着小舟漂浮在彩霞之中(这多少有点李清照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风情”;当然也可理解为诗人自己对官运的盼望和向往)。虽然说失宠之类的东西往往会令诗人焦虑烦恼不安乃至疯狂伤心得掉下泪来;但是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黯然销魂掌一般能渐渐散去似的,词句所传达出的还是一种希望和期待的心情。“公子常逢燕,星姬镇问牛。”这一联就比较通俗了,“逢燕”、“问牛”都是当时口语;“星姬”则是传说中的织女星君所主管的织女星下的仙女们(她们主管婚姻),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雕胡饭香软滑美”(韦应物),这种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似乎可以暂时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