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咏月》唐唐彦谦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唐彦谦

《咏月》原文

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

坐无风雨至,看与雪霜同。

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远空。

年年不相值,还似道难通。

现代文赏析、翻译

咏月

唐彦谦

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

坐无风雨至,看与雪霜同。

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远空。

年年不相值,还似道难通。

唐彦谦的这首《咏月》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咏月诗。

首联“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是说这个月色明媚的夜晚,云层浓密,多风多雨,多半是阴雨天气。这一联是写景,也是交待咏月的原因。

颔联“坐无风雨至,看与雪霜同”,意为如果没有风雨至,月色将与雪霜同。言外之意是说,如果没有风雨的侵扰,便没有圆月的残缺,这与贾谊在《新论·务正》中的名言“月有九道精光”异曲同工。在这里唐彦谦不是无病呻吟,信手拈来,而是经过精心选材,灵活布排,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颈联“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远空”,紧承上联继续写月。月光照耀下的大海和远空,似乎都饱含着寒意。这一联以海洋和长空为媒介,进一步烘托出寒月之凉、之冷、之静、之净。读者通过这幅画面,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古人许多关于月的佳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在这里唐彦谦巧妙的借用了古人之意,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尾联“年年不相见,还似道难通”,说的是月儿年年不得相见,它也同人一样难以通意,行踪不定。在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即表现了月儿的无情,又抒发了诗人的幽怨之情。从而更深刻地说明了,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要实现自己的抱负是多么的困难。而诗人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时局又是如何呢?当时朝廷的昏暗,以及诗人自身的不得志。这就暗示读者在品读这首诗的时候同时还要再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所以作者吟咏月亮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慨。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其清新之气;笔调轻灵,但又不失其沉郁之韵。这就是唐彦谦这首《咏月》诗给读者留下的总体印象。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