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河中府古兴寄刘杜舆》宋晁说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晁说之

《河中府古兴寄刘杜舆》原文

肘腋患难禦,垣墙倾莫制。

兹者论战国,破秦必在魏。

初疑此语谩,身到识真是。

河山既设险,信食以自治。

秦虽百虎狼,得进不得退。

襄王昧远图,苏秦嗜近利。

惜哉计画疏,为此山河愧。

我怀谁与语,刘子长论议。

方为十二史,吾言不可废。

眺听常思君,梦魂先朔吹。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写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晁说之的这首《河中府古兴寄刘杜舆》,表达了他对古河中府的深厚情感和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了河中府的险要地势,赞扬了其自守之策,同时也对历史上的失误进行了反思,表达了对刘子舆的深深怀念。

诗的开头,“肘腋患难禦,垣墙倾莫制。”描绘了河中府的险要地势和易守难攻的特点。这里用“肘腋”比喻河中府的邻近地区,既是一种形象比喻,也是暗示这里与王朝中心京城的紧密关系。“垣墙倾莫制”,借用现代的比喻来说明古时的河中府由于周围形势险要,易于掌控,就像一面倒塌的大墙中央有人正在搬动的情境。诗人这种充满想象力而又精确的表达,显示出他深深理解和喜爱这片土地。

接着,“兹者论战国,破秦必在魏。”描绘的是历史的纵深感和地理政治地位的重要性。“战国”即指秦赵齐等中原国家,如其他蒙古征服中国的其他列强,称我国大片版图为自己的疆土,“破秦必在魏”,更表现出了河中府的地位的重要,更反映了其卓越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秦虽百虎狼”,更对整个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动乱状态有了描绘。“得进不得退”表达了对中国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感悟。

“襄王昧远图,苏秦嗜近利。”这里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惜哉计画疏,为此山河愧。”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一种深刻批判。最后,“我怀谁与语,刘子长论议。”诗人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忧虑找不到共鸣,因此他把这种深深的忧虑和期待寄托给了刘子舆。

“方为十二史,吾言不可废。”这是对自身言论的一种坚定信念和对自己的思想的认可。“眺听常思君,梦魂先朔吹。”则是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于未来的一种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古河中府的一种深情表达和对历史、现实、未来的思考。晁说之用诗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他的感情和思想,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深深的忧虑。这也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充满了深深的思考和感人的力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