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通叟年兄视以柳侯庙诗三首辄亦有作所谓增来》宋晁说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晁说之

《通叟年兄视以柳侯庙诗三首辄亦有作所谓增来》原文

何处乘驹去,空庭荔子垂。

韩词方走奠,柳庙久徂饥。

既恨谋身误,仍嗟报国隳。

罗池便如此,不复问愚池。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通叟年兄视以柳侯庙诗三首,辄亦有作,所谓增来者。其辞虽古淡,其意微有讽托,第云投荒报国,久矣。嗟乎!文词之士,欲自致于用者,何所取舍之难如此!余因诵杜子美《醉眠》及《病橘》诸诗,感通叟之所感,亦欲为增之一叹。初读曰“何处乘驹去空庭荔子垂”。以君性本爱马,遇禄利如驹,忽焉而去,今复安在?荔子当正熟时,酸甜相半,不特客子可啖,有得携持去者。两句内既露年兄谪徙之所矣。“韩词方走奠,柳庙久徂饥”,方伏地献词之时,遽焉西顾之次矣。予以少工古文辞,不能为此也。“既恨”一联承上。“罗池便如此,不复问愚池。”矧韩公之所以死不足道者,谓树石矣,庙甚故无恙也。二公死义不同时乎?然而我独爱柳子厚,乃增一叹焉。初公得罪在秦时谪处黄州之上郡。近观后世人所居曰通叟堂在蓝田之南石室之下闻所谓增者久矣其家犹存于世而通叟之子孙又知敬爱之也。予为斯诗非特欲通叟之子孙知之也欲其家之人知之也。

译文:

年兄您看了柳侯祠的诗三首后我也作了回应。诗中虽然文字古朴清淡,但似乎隐含讽刺寄托。大体上讲一个人投奔荒僻的地方而忘记本乡本土之事而伤怀报国之事作些壮丽的诗句也不久矣这怎么就不禁令文词之人感喟、思考而无所作为呀!我只得诵杜甫诗三两首名句而后激发共鸣受有所感叹不久以前刚开始阅读“何处乘驹去”一联我感知了年兄你贬徙的地方了而后句“韩词方走奠,柳庙久徂饥”是说正在伏地献词之时又一次动身远行在庙内太守之时此后两句是以擅长写文章诗歌者作为典故说自己悔恨自己在自己写作古文辞之时却不能以此事而作下去更进一步说是不值得报效国家而做了无用之事“既恨”一句承上两句。“罗池便如此”指的是韩愈被杀的地方并不重要,“不复问愚池”是指柳州有很多池亭因此不值得过问此句也是承接上句表达不值得这样做继续这样作此诗人感情渐深然后到子厚处感慨韩柳虽然死的地点不同一个偏僻一个繁华而我只喜欢柳子厚,感慨颇多“二公死义不同时乎?”谈论了人性的本源并讨论了他们的命运!

总的来说,《通叟年兄视以柳侯庙诗三首辄亦有作所谓增来》这首诗通过晁说之对韩愈、柳宗元的遭遇的感叹,表达了他对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无奈与哀叹。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柳宗元人格的深深敬仰。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