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赵德麟书来言黄九闻移命後径游峨嵋慨然有作》宋晁说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晁说之

《赵德麟书来言黄九闻移命後径游峨嵋慨然有作》原文

蹇产久无赖,相羊忽有期。

野马脱羁日,逐客赐环时。

乡国眼中见,申肘犹云迟。

夫子独不尔,西复到峨嵋。

初非身世谋,无泪竹枝辞。

岂是轩冕人,要路莫相疑。

归来旧台阁,风霜尝路岐。

曰予有末契,斯焉定何之。

兴怀白象士,复自话别离。

万行端难渝,短轴赏新诗。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以“蹇产久无赖,相羊忽有期”起兴,描述了作者自己对于去峨眉山的行程早已期待已久。此联看似平淡,却为下文的情感高潮蓄势。“相羊”犹“徜徉”,即漫游,此为作者自指。次联写乍闻喜讯的惊喜之情。“野马”典出《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此句以“野马脱羁”喻自己久困于蹇产而无自由,忽然获释,恰似飞马脱离羁绊一般。又李白《流夜郎闻古曲》有“流夜郎”句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逐客赐环”,典出《唐书·贺兰朋寿传》,指宋玉应诏至京师并得君王眷顾,时苏轼正知京兆。赵德麟称其故人为贺兰氏“五起”(意指连续获重用),乃因此而起兴云。然而诗人别的不说却转笔写自己眼前见到的山河。尽管近在眼前而难免形同陌异,“故国眼中见”深藏着凄然不胜天远的悲哀,加上“申肘犹云迟”反衬出羁留的焦急。它是一个遥远的期待,一个埋藏很深的感情在诗人心底的强烈愿望,这一联写得一波三折,深曲婉丽。

诗的中间四句由乍逢喜讯的惊喜而折入对峨眉山胜境的赞美和向往。“乡国眼中见”一至“申肘犹云迟”句皆不是单纯的实写景、事,而是和着隐秘心思的情事。同样从章尾观之,“西复到峨嵋”,一为担心;“归来旧台阁”,一为思乡;“万行端难渝,短轴赏新诗。”这则真是既符合于题目又不离风人之本色的真情流露了。所以接下来说:“初非……”,与首句“蹇产久无赖”呼应;“要路莫相疑”,与次句“逐客赐环时”呼应。这是说的情非得已、意存谢绝之意;同时它又是作者向友人表示:尽管路途险阻但我有心攀龙附凤决非等闲之辈。我虽然一时归去来兮但来日大飞冲天即在旦夕。“万行端难渝”正就此意而发;他以后的生活也正为此作证:政绩卓著并取得了知音人高的苏轼与党祸之余只愿终生萧散,达则兼济的王安石恰为明证。“末契”,从一种常见的引申意义出发。韩愈曾谓与其问人有外遇即婚外偷情:“何以不可直称姓名。”“若所谓末契也。”此“末契”犹可理解为尘世余情,这和赵德麟自身命运与去留之间的矛盾心理是完全一致的。苏轼后来诗中提到:“子独不肯从我游,子言深得我辈人。”这里即是由衷地抒发了这种情志。“旧台阁”、“风霜尝路岐”则又回到眼前了。末二句是说:你若未去且待我归来再说吧!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一句“蹇产久无赖”,它实际上是全诗感情基调的定调。

全诗以“蹇产久无赖”起兴,中间又多次点染、回应、开合、转换。如以“乡国眼中见”回应“申肘犹云迟”;以“西复到峨嵋”、“归来旧台阁”回应“初非身世谋”、“要路莫相疑”;以末二句回应首句。此外全诗多次点染感情基调(如一、二句之间),多次在写景中寓情(如三、四句之间;六、七句之间;八、九句之间),使诗的内在情感逻辑十分严密而完整。这又是诗人艺术构思的精心之处。全诗遣词造句得当无脱化生涩之处而又流利爽快极富韵致;音调顿挫回环既古朴又清婉具有韵味醇厚之美;既有理趣(如用韩愈“末契”语)而又深深含着泥土的馨香(如作者所自述的前奏)。总之一洗三十年前比照崎岖景况的老问题不幸再度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