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晁说之
同云惨惨驱朝暄,龙沙一雪人相怜。
寒猿哀啸失山木,饥鹤仰唳空无天。
当年补天真戏尔,不知修月何时已。
坐烦耆旧说辛卯,至遣儿童忧甲子。
城中米价贵如玉,举家倒廪无斗粟。
千金狐裘岂易得,百结鹑衣不堪鬻。
我生但识茅与菅,何曾过眼逢瑶璠。
展君新诗问所似,欲辩不敢非忘言。
开壶酌酒浇我胸,酒酣起舞颜为红。
会见东风扫冰雪,江梅寒柳烦春工。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同云惨惨驱朝暄,龙沙一雪人相怜。”大团的云层阴沉沉地迫近了暖烘烘的旭日,边地风光,真是变化无常。一夜大雪,人们都感到了怜惜之情。前两句是环境气氛的渲染,隐蕴着作者的内心感情。
“寒猿哀啸失山木,饥鹄仰唳空无天。”这两句是写天寒心境的烘托。诗人眼前是白茫茫一片。山林间传来猿啼鹤唳,但闻猿猴的哀鸣和饥饿的鹤鸣此起彼伏,有如高山流水,回荡在人们心间。
“当年补天真戏尔,不知修月何时已。”借用女娲补天和嫦娥修月两个典故,既表明诗人对当前状况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又含有诗人对王立之具有大丈夫高尚节操的赞许。
“坐烦耆旧说辛卯,至遣儿童忧甲子。”上句叙旧,下句写今。“辛卯”和“甲子”代指从建中元年到开禧二年先后发生的两次大的战争,因为在这两次战争中,作者的父、叔两代人,为捍卫民族利益和正义而喋血疆场。一老一少对国事的忧虑由此可见。“坐烦”与“至遣”相对,在诗中构成对比,大大加强了诗的情态。
“城中米价贵如玉,举家倒廪无斗粟。”如今民生凋敝,物价高昂,当地家家户户为艰食发愁。一句中巧嵌三“一”字(米贵、倒廪、无斗粟),这种不假修饰而随其笔性出之的写法,正为后文蓄势。
“千金狐裘岂易得,百结鹑衣不堪鬻。”上句叙实,下句讽喻作者与王立之倾谈尽兴,抵掌笑傲之余,已不免有些悔言和叹惋。面对一片废墟冷宅凄惨场景。这两句中虽然只是略略舒张的笔墨之舟。但它所形成的滋味却是绵绵不尽,无穷无尽。它盘旋于复叠往复的低回飘荡中使诗意境界之外的情思底流流注纸上。
“我生但识茅与菅,何曾过眼逢瑶璠。”在写尽民生疾苦之后顺势一转,把自己的颓唐感伤的情绪舒泄其中。“忘言”二字极为巧妙地点破了题中“次韵”的真意。通篇款款道来,情韵悠长。
“会见东风扫冰雪,江梅寒柳烦春工。”作者想象着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照例是作者们心存希望、精神为之一振的写照。这二句中寄托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和祝愿。全诗就在这乐观、自信的气氛中结尾了。它鞭指前路融融光明以待人心志昂的形散神聚境界是多么感人。“雪中送炭”这是一个冬天的成语——就我在整个这篇文章中的叙述来说是不过分的——这一件裘皮袍子无疑是这一成语最完美的例证了。如果我不指出这一点就失真了!由此可见诗意发展的脉络是何等清晰可见!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它是以浅近自然的语言表现人间的真情至意,它能给人以鼓舞以力量——这一切都决定着它的艺术上的成功。
至于它摹绘雪景和人物情态的生动准确传神方面也自具特色;但它绝不是借景抒情的老套子的简单重复而已!这就是我对此诗赏析的主旨所在了。
以上就是晁说之《次韵王立之雪中以酒见饷》的赏析,希望我的答复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