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避地》宋晁说之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晁说之

《避地》原文

久欲为僧避世喧,况当寰海正飞翻。

五台自有天台院,处处流通玄妙门。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我长久以来就想舍弃尘世当和尚来躲避世俗的喧嚣,更何况如今海内纷扰正适合避世隐居呢。 五台山上有自己的天台禅院,在五台山到处都可以流通玄妙无门、奥义无限的法门。

这首诗的意思是写晁说之以“避世喧”之愿行游五台山的道心。他有志出世而无雄才,行动虽积极而考虑仍多曲折。况且过去是一些萧散江湖岁月,眼前则是有一些无可寄托的愁思,而不能得到发泄。但晁说之到底是个具有豪爽奇气的人,当他想暂忘烦闷而登上五台山的时候,他的思想忽然有了一个沟通:“山僧言下原无碍,千古幽寻若许时。”原来禅家说话本无碍处,只因自己牵情挂念未忘,不能作若许时之幽寻。可是在山上僧人指引下,他又忽然领悟到“欲向无为观有为,世间真要似无为”,因而感到一种解放和解脱的愉快。他觉得“五台自有天台院,处处流通玄妙门”,于是他感到“此行到处应无恨,开士方知色是空”。

避地诗在古代是常见的题材。但晁说之的避地诗却有其特色。他避地并非为了个人的穷通得失,而是为了要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他避地又非逃世,而是要寻找出世;他出世并非为了消极地混度时光,而是要寻找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他所以有这样的思想变化,是因为他经历了从积极到消极又到再积极这样一个过程。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想要像僧人一样避世隐居,以避开战乱时局的动荡。后两句则描绘了五台山各处都流通着玄妙之门,可以给诗人提供一个安静思考的机会。诗人自嘲想要为僧避世的愿望,却又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在无奈中寻求精神寄托。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在诗中,晁说之将五台山比作天台院,暗示这里有着同样的玄妙之门,可以让他在这里流通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比喻也表明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深深喜爱和追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此行将不会有遗憾,因为开士顿悟世间一切皆空,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释然。

总之,这首诗表现了晁说之在动荡时局下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禅宗哲理的追求和向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