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碣石篇 其三》明李攀龙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攀龙

《碣石篇 其三》原文

委蛇者河,千里一曲。

方之舟之,匪刍伊粟。

太行诘屈,西北是经。

车辙马迹,日不遑宁。

于铄圣人,依其在京。

差次吏功,郡国以成。

现代文赏析、翻译

您好,以下是我根据上述诗句所作的原创赏析:

这段描述作者以其如歌行的豪壮语调描写了一段长江的歌舞之颂,但这悲欢激流“委蛇者河”正如穿越群山的远行之魂——百年之下亡人痛苦无处所为无可恃耶戚肌吊骸杨叔季才尽,无功则自苦,河山依旧,人事已非。作者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历史的沉思,感叹着时光流转,世事无常。

“方之舟之,匪刍伊粟。”这两句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就像在河上漂泊的船只,没有固定的方向,只能随波逐流。这句话暗喻人生如梦,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他认为人的命运并不完全由自己掌控,而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太行诘屈,西北是经。”这两句描绘了太行山的崎岖道路,表达了对于人生的艰难险阻的感慨。同时,这也暗示了对于信仰和理想的追求,无论道路多么艰难曲折,人们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前行。

“车辙马迹,日不遑宁。”这句话描绘了古代人民艰苦劳动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于铄圣人,依其在京。”这两句表达了对圣人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能够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卓越的品质和才能。这句话也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认为一个社会要想繁荣昌盛,必须注重培养和发掘人才。

“差次吏功,郡国以成。”这句话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认为吏治公平公正才能使得国家和社会得以繁荣昌盛。这也表达了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悟。他通过对河流、山川、车辙马迹、圣人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曲折与复杂、历史变迁的无常与无奈以及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流畅,寓意深刻丰富,给人以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