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攀龙
春满梁园兴不孤,平台一望尽平芜。
于时授简酬知己,何处衔杯忆老夫。
浪迹已应为客就,浮名犹自傍人无。
只今慷慨夷门道,肯让萧条在五湖。
这是我根据您的要求生成的赏析,希望您会喜欢:
“春满梁园兴不孤,平台一望尽平芜。”这诗的一开头就让我感受到那种充盈饱满的春天气氛,笼罩住整个梁园。这是李攀龙的梁园,不同于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至秦中,徘徊于梁园时所见的“天寒列树空,草衰鹿角立”的秋景。这儿,杨柳依依,芳草青青,一片生机盎然的春色。这就是李攀龙的梁园,一个诗人的天堂,也是他人生舞台上的一次重要演出。而现在,随着李攀龙的目光,我们来到了一个重要的地方——平台。
“平台一望尽平芜”,这里的平台是梁孝王为了游赏和召集文人雅士而建的,后人也常常把它作为梁园的代称。而平芜则是广袤的草地,这景象是那样的宁静而辽远。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李攀龙在此望见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似乎预示着他的未来将会充满光明。
“于时授简酬知己,何处衔杯忆老夫。”在这里,李攀龙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们的交往,那些赠诗赋词的日子,那些与朋友们一起畅饮的时光。他在这里感谢朋友们对他的支持和鼓励,也表达了他对他们的思念和感激之情。而“何处衔杯忆老夫”一句,更是将李攀龙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他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年华老去的感慨。
“浪迹已应为客就,浮名犹自傍人无。”这两句诗是李攀龙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对自己未来的展望。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纷扰和功名的追求,希望能够追求自由和自在的生活方式。“浪迹已应为客就”这句话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浮名犹自傍人无”则是对于追求虚名的不屑和厌倦。这是一种自由与责任的抉择,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生活态度的重要体现。
“只今慷慨夷门道,肯让萧条在五湖。”最后两句是李攀龙对自己未来的展望和决心。他表示自己将会在夷门这个地方慷慨激昂地生活下去,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萧条和孤独。这是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寄殿卿》这首诗表现了李攀龙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未来的展望。他通过描绘春天的梁园、平台、友谊、自由、责任等多个主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李攀龙作为一个诗人的才华和对于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