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二子诗 其一 卢次楩》明李攀龙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攀龙

《二子诗 其一 卢次楩》原文

卢楠起河朔,本自千金子。

荡涤诸生间,销骨于积毁。

世无临邛令,焉得心尚尔。

深文类缪恭,罪罟中狙喜。

乃系黎阳狱,十年攻一技。

既出浮丘赋,始知有株累。

三叹不同时,帝曰付诸理。

寥寥相如后,谁能识察此。

现代文赏析、翻译

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二子诗·卢次楩》,真可算是一篇借人喻事的文学杰作,借助卢次楩仕途坎坷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官场黑暗、人才埋没的愤慨。

卢次楩,字柳溪,江西金溪人。他出生于河朔名门望族,少年时即聪明过人,是一位千金之子。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纨绔子弟的游乐生活,而是刻苦读书,志存高远。然而,在那个世态炎凉、欺贫慕贵的时代,他虽然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穷困潦倒。

“世无临邛令,焉得心尚尔。”这是诗人对卢次楩怀才不遇的深深同情。这里借用司马相如在临邛当县令时的生财有道,讨得了美人——卓文君的欢心,并与之私奔的故事,以此来暗示卢次楩如果能步入仕途,他的“千金子”一定能凭他的聪明才智为朝廷效犬马之劳。但当时的朝廷以官爵作为收买势利的手段,容不得卢次楩的耿直为人。

“深文类缪恭,罪罟中狙喜。”这是诗人对当时封建官僚制度的愤慨。卢次楩为人正直,不善钻营,所以屡遭诬陷,被系于黎阳狱中。在狱中他仍刻苦攻读,终于著成《浮丘赋》而脱身。但当他知道自己再遭诬陷时又无可奈何。三叹“不同时”,这是诗人对卢次楩生不逢时的感慨。汉代司马相如善为文而善赋诗赋歌,可与善为诗的卢次楩同传于世。但像卢次楩这样的奇才不为当今所识是再令人惋惜不过了。

诗人通过卢次楩坎坷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腐败和不公,表达了对人才埋没的愤慨和对卢次楩怀才不遇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感慨。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