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求志园》明李攀龙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攀龙

《求志园》原文

吴门有奇士,二弟偕好修。

鞍马照红颜,往来长者游。

带剑何良绮,垂缨亦绸缪。

岂不揽豪贤,我志非所求。

驾言旋北郭,灌园依一丘。

白云荡虚壑,馀映翻寒流。

置酒临高台,邈焉怀其俦。

鸿鹄既云举,千里常悠悠。

清风动帷幕,皎月光沉浮。

读书见古人,鸣琴调逾幽。

无取广川观,昔在汉阴叟。

天子御飞轩,龙蠖时乃瘳。

回首望中原,壮心未可收。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求志园,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一处居所,也是他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地方。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李攀龙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吴门有奇士,二弟偕好修”,诗人以奇士自比,表达了自己与两个弟弟共同爱好修身养性的品质。吴门是苏州的古称,这里代指李攀龙家乡。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兄弟情谊的赞美。

颔联“鞍马照红颜,往来长者游”,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他在少年时期便开始了广泛的交游,常常骑着马,照着红颜,前往达官显贵们的府邸交往。这一联展现了他的才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颈联“带剑何良绮,垂缨亦绸缪”,通过使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现实的挑战。这里分别提到了《史记》中的良玉和《汉书》中的张良,诗人以此表达自己追求高尚品质和济世救民的理想。

接下来,“岂不揽豪贤,我志非所求”,诗人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他并非追求与豪杰贤士为伍,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一联揭示了他追求理想的内在动机和执着态度。

最后,“回首望中原,壮心未可收”,尾联再次展现诗人高昂的情怀和对国家的忧虑。在经历了年少时期的奔放之后,诗人渐渐沉淀下来,把目光转向了远方,想起了故乡和大明河山,然而壮心并未改变。这种既自信又沉重的感情构成了诗歌的深层意蕴。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李攀龙的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他对内心的自由和平静的追求与他积极参与社会的情怀并存,这也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用他一生的努力践行了这个理想,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在生活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公共利益的和谐共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