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攀龙
寒空鹊岭秀,霁野湖水阔。
墟落散城隅,池亭入幽豁。
云阴出水鲜,石色含霜活。
白鸟下烟际,归鸿起天末。
返照款长林,群流乱相聒。
紫蟹壮可持,浊醪美堪掇。
秋高吹台兴,老剧文园渴。
佳节有独醒,吾生岂云达。
在现代人眼中,李攀龙是明朝时期的诗人,以其在诗中所描述的美景令人沉醉。以下是他笔下的九日集殿卿池亭分赋的现代赏析:
在深秋的早晨,诗人聚集在池亭中,欢度重阳节。这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一切都显得如此清新,让人心情舒畅。他观察到寒空中高耸的鹊岭,犹如一道秀丽的风景线,矗立在天边。随着天空的放晴,宽阔的湖水在阳光下泛着亮光,一派霁野湖水的景象映入眼帘。
放眼望去,四周的村落疏散在城角处,仿佛是自然的点缀。池亭深藏在幽静之处,宛如一个隐藏的世外桃源。云朵缓缓从水面升起,鲜亮的色彩描绘出一种生动的画面。石头上的霜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呈现出一种鲜活而清新的感觉。
在湖边,白色的鸟儿悠然自得地在烟雾中飞翔,它们是如此自由自在。而远处的归鸿在天边飞过,留下了它们飞翔的轨迹。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仿佛诗人也融入了这片自然之中。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树林上,林中的生物活跃起来。群流在阳光下交错,发出嘈杂的声音,但并不显得混乱。紫色的螃蟹肥美可食,浊酒甘美可口。诗人感叹秋天的美好,他心中的豪情与渴望仿佛在诗中得到了释放。
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对于重阳节的独醒(独自饮酒)并不感到孤独,因为他对人生的追求并不受任何限制。这是一首优美的诗篇,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译文: 在深秋的天空下,鹊岭如秀丽的风景矗立在天边。晴空如洗,湖面宽阔无边。村落疏散在城角处,池亭如幽径通向未知的彼岸。 云彩仿佛出水般的新鲜洁净,石头的颜色像霜一般显得那么活灵活现。白色的鸟儿悠闲地飞舞在雾气缭绕的天空中,而远方大雁归来时留下的飞行轨迹也如此令人惊奇。夕阳照在大地上,给人温暖而又和蔼的光芒,树叶翻飞而纷乱的溪流构成一片忙碌的画面。 螃蟹强壮肥美可以持蟹饮酒了,酒香四溢甘美可口。秋高气爽之时,诗人兴致勃勃地登上吹台,抒发豪情壮志。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了渴望和激情。在这个美好的重阳节里,他独自饮酒而不孤独,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如此的开阔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