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攀龙
越王台上草萋萋,楚客褰帷五马嘶。
那意故人将锦字,春风吹到七闽西。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赏析这首诗:
“越王台上草萋萋,楚客褰帷五马嘶。” 诗人在“越王台”上见到大片的春草,生机盎然,茂盛繁密。古时,草之茂盛或被视为多思之象征,于是就有了“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情景。而此刻诗人身处异地他乡,见到春草茂盛便生思乡之情。诗人作为“楚客”来到越地,遥想当年吴越争霸时的景象,王侯将相纷纷你争我夺,争夺胜利之果,今已成历史。这两句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褰帷”表现了吴使君关怀民间疾苦的仁义之举,他对这故乡之外的土地有着极大的关切和责任,本是无意行为,却引起了诗人对他无尽的赞赏。
“那意故人将锦字,春风吹到七闽西。” 诗人笔锋一转,写自己见到吴使君,听他高坐车上,褰开窗帘,马蹄得得,意气风发。原来他手里托着友人寄来的书信——“锦字”。友人也寄书信来了,表明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友人此举无疑给诗人增添了欣慰和力量。同时寄来的还有故乡的消息,友人把友人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化作一封书信寄给在外的游子,书信随风飘到闽地来,把故乡春天的消息带给异乡的友人。也表现出吴使君敬仰吴同乡情怀。“七闽”指福建一带地方。“那意故人将锦字,春风吹到七闽西”,抒发了诗人在朋友的关心、期待中得到的安慰与鼓舞。
诗借用了古人或旧事来表达新的意义。“越王台上草萋萋”出于古诗“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楚客”是诗人的自称。对这位自楚而来的客人来讲,“故人将锦字”使他有意外的不期而遇的欣慰。“锦字”这一典故人们很熟悉了,“应是有家归未得”,故人们不免寄书捎去异乡的思归之心。“那意故人将锦字,春风吹到七闽西”中的“那意”俩字耐人寻味。“那意”不仅表明了人物之间有交谊、感情之情,而且还说出了自己满含关切与慰藉之情意期盼吴使君寄回书的讯息!把期望变为美好的现实实在是一件美事。于此也可以窥见作者关怀民生疾苦、劝勉吴使君关怀吴地的美好愿望。
从形式上看,“越王台上草萋萋”写景叙事,描述春色之美好;颔联出句“楚客”写吴使君关心民生;“那意”写自己朋友也关怀吴地;颈联的出句写吴使君也用典述思人之情怀。由此联及上下文的写法紧密呼应令人觉得更合融为一体相映成趣自然亲切并使人油然而生一丝敬仰之美意了!综上赏析可知诗从忧思中走来情感变得醇和温文委婉清新因而收到直说的效果。
此诗是作者赠给友人的作品,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越地所见的情景及自己的感受,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关怀之意。同时借用了古人或旧事来表达新的意义。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