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汝宁徐使君 其一》明李攀龙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攀龙

《汝宁徐使君 其一》原文

汝海清秋四望开,白云长在景夷台。

已知千载无枚叔,谁爱风流汉署才。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李攀龙为称赞汝宁徐使君的清廉而作。

首句“汝海清秋四望开”诗人描绘出一片清爽的秋景,展现出作者刚来到汝海(即汝河之海,汝河南北流,其河段流域大,亦可称为河海),面对辽阔的原野、明净的晴空,清风送爽,望之开朗。它带有写实的气味,说明诗人对徐使君治理地方的成效是看在眼里的。

“白云长在景夷台。”白云本是无心,它常为人所乐道。这里诗人以白云自比,说明徐使君象白云一样,清廉自守,不受污染。徐使君治理地方有方,自己又象白云一样高洁闲淡,“白云先生”,也是李攀龙对自己田园生活的自况。一句有尽无穷之意就在这句中包含了。“夷台”地名写意为之。一说即孔子游学时听闻韶乐之处。“景”,《风俗通》:“四方回望而谓之景”。也就是四望之意。句意为:来自四方的百姓都在“景”(或四望)夷台之上欣赏清廉的徐使君。

“已知千载无枚叔”李攀龙以古廉吏枚叔自况,意即:如今廉吏难为,千载难遇,我已知道枚叔难作,自然不会羡慕那风流倜傥的汉署才子。这一句说明徐使君是真正的清官,与文人徐王斤自诩以学问品致不渝的气节高风形成绝妙映趣,这是符合当时史实的。这一句其实也透露出使君、李攀龙间个人的密切关系和对共同目标的坚持与契合。当时海内诗人莫不相延为益友。“同心一人去,友道渺如云”(李诗《送邹子》)。“不有同怀客,谁称招隐心”(李诗《答柳柳州》)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彼此间的友情与志趣的一致性。李攀龙自负甚高,对同道中的能诗者常不肯屈下与交。如今对徐使君却称许备至,推崇备至,这也是与他们同道、志同道合的缘故。

末句“谁爱风流汉署才”,明知千载难逢的廉吏已出,“谁爱风流汉署才”则是不知几人爱慕徐使君那高尚风流的文才!这就表现出徐使君淡泊名利、视之若宝的品致,同时也是对徐使君的赞美和称颂。

全诗语言明快、流畅,用典贴切无痕,写景、写人、写情相融并出,意蕴深厚。其中“汝海清秋”、“白云长在”、“千载无枚叔”等句都是颇具特色的佳句。李攀龙作诗重辞藻和声调,此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译文:

汝河之海,秋天清朗四望开阔, 白云常在美丽的夷台出现。 我已经知道千载难逢的枚叔出现, 谁还喜欢风流倜傥的汉署才子呢?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