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戏呈子坤 其三》明李攀龙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攀龙

《戏呈子坤 其三》原文

丹灶几时开,妆成倚镜台。

不须嗔窃药,本自月中来。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诗题是“戏呈子坤”,子坤即李天根,时为作者诗酒之侣。此诗以戏谑之语,诙谐之调,写出对友人李天根的嘲弄。

“丹灶几时开,妆成倚镜台。”首联两句写友人修道炼丹,生活舒适享乐,活现一个懒散耽安的贵公子形象。“丹灶”即炼丹灶,“妆成”一词把友人懒散生活写得颇有情趣,形象地刻画出友人依倚镜台脂粉浓、艳冶酣饮的贵家公子形象。两句中“几时开”略含疑虑和调侃意味。

“不须嗔窃药,本自月中来。”颔联两句为作者自设疑团,“窃药”意即盗取长生不老之丹。这是隐喻友人的年齿虽渐衰老却摆不出实际的架子去维护尊严的形态;由好友形将衰老之年联想到历史上吴宫美女西施的身世:少艾的时候曾经在月宫镜像里相见而得名。两者比兴手法浑成自然不着痕迹。“不须嗔窃药”句一出,从炼丹、化妆品以及月亮和美人的故事等都一齐联系起来,从炼丹中得到比喻和联想。“本自月中来”既可视为对友人容貌的赞赏,又可理解为调侃友人:看透人生智慧长进不少,炼丹未曾偷得长生药不算稀奇,“本自月中来”中还有一种知识分子的孤独苦闷和对镜求索心态。“偷不死药”是无结果的努力,“嗔窃药”又是如此超凡脱俗——憨态跃然纸上!该诗咏友人之荒诞享乐却不流于琐碎,实写富有趣味感召力。

全诗用典贴切自然,语言诙谐幽默,善用比兴手法,将李天根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征加以渲染和描绘,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同时又将自己的心态融入其中,达到咏物与自况相结合,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富。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