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吴潜
岸舣扁舟,江南有个人归老。簇新亭沼。分付还他了。
凝伫晴空,一抹天边鸟。嗟潦倒。去多来少。莫问钟昏晓。
现代文译文:
我驾船靠在岸边,看着江南那一方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烟。那新砌的亭台,我都一一送给他了。站在晴空中,凝视着天边一抹残鸟的归途。叹惜着自己已是个潦倒的人,离去的日子多,回来的日子少,也不再问是何时钟声响起,何时天明。
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子思乡之情的词。吴潜长期任职在外,此时已至暮年,他面对着浩渺的江水,想到自己客居他乡,已无多少时间再回到故乡了,于是便产生了“人归老”的感伤。词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上片起首两句即抒发了作者在江南的思乡之情。“舣”意为靠岸,“扁舟”是指小船,“江南有个人归老”是说自己要回到江南老家。“簇新亭沼。分付还他 了。”此二句说明“归老”的理由。“簇新”,就是说故乡的山水园林几乎全新的旧了;“分付还他 了”,就是把本属家园所有的事物分付给南飞作客的自己。既是归老之后只能所剩无多的心情,可见用意之深。“凝伫”二句一写景,一直抒思乡之情。作者凝望晴空,感到头脑空荡荡的,一抹天涯归鸟,触动了自己的飘零之感。这里并非实指天空中飞翔的一只鸟儿,而是借托这种景象,说明自己归老田园的心愿和虚度光阴的惋惜。就暮年来说,“归老”不远,心也已经苍老了。“天际鸟”既然能南飞返巢、曲尽亲子之情的天涯过客本是很小的自然生物,今天比别的动物往往要先死“一抔净土”,亦换成了浮躁纷华不暇思索效区区延喘余生的游子来凭吊其处,从而也使人产生了漂泊天涯、世事无常的虚无感。“去多来少”也正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日的境遇的概括。“莫问钟昏晓”则表明自己虚度光阴、光阴似箭的心情。往昔,有谁能料到朝钟暮鼓、东升西落的日复一日的流逝,竟是这样快而不可挽回呢?“莫问”并不是不问,而是不想自寻烦恼,表现出听天由命、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这不过是他对已逝岁月的消极反抗,而并非是“烈士暮年”的积极有为的表现。
这首词写出了游子思乡之情和虚度年华之叹,但并未说明是什么人思乡,要向何处去归,这是需要读者进一步去思考的问题。
这首词章法结构严谨,语言雅而不俗,写得平易自然,语调平和,风格明快,读来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