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桐川道中》宋吴潜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吴潜

《桐川道中》原文

伊轧篮舆拂面风,桃花倚路笑相逢。

莺莺交啭春榆密,燕燕于民冰烟树。

日午暂休欹客枕,年饥忽喜听村舂。

乡音到耳知家近,尚及锄犂伴老农。

现代文赏析、翻译

桐川道中

吴潜

篮舆伊轧路难通,扶病春游事若何。

莺燕交飞春树密,桃花笑脸倚东风。

日高半倚客枕倦,饥岁欢闻社鼓鸣。

乡土渐近心先悦,行当努力慰平生。

这首诗是吴潜旅桐川道中的见闻感怀。“伊轧篮舆拂面风,桃花倚路笑相逢。”在伊轧的车声中,诗人乘着车行走在山路上,春风拂面,桃花盛开,仿佛倚路相笑欢迎他的到来。起句平实自然,说路难行,而后写乘舆出游,为下文的“春游”作好铺垫。桃花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是在桃树丛中嬉闹的莺燕与桃花的对比中表达出来的:凋肥美丽的桃花作倚状,含笑着冲路人打招呼;树树密密的春榆树上,黄鹂莺莺在宛转地歌唱;暮春树上飞舞着低低黑色的燕子;本是垂柳人家乡村风光的绮丽!结联当日午权且憩息客旅车内而思念故里,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年岁饥忽然听到村头有杵声(舂米声),于是心中大喜;听到乡音,知道家已不远,还可以与乡里老农一起耕作,诗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这首诗语言朴素清新,写景明丽如画,抒情含蓄深致,有言尽意不尽之妙。

蓝渠:即篮舆,竹轿子。吴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中通过对桐川道中春景的描绘以及对村民舂米声的喜闻和乡音的喜悦,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同情。诗人采用了民间传说,“交啭”、“冰烟”,风力峻厉。虚词迭用、修短句运用如,“伊轧”“莺莺”“燕燕”“日午”“日高”绘声绘色的展现了当日的心情于境界描绘之中蕴藏情感自然融洽至雅丽清通的地步 。如同一幅工丽妍秀的山水画中流动着淡淡的云烟一样使读者体味到一种幽深、秀美、平缓、恬静的意境之美 。这正是吴潜风格特征之所在 。这首诗作也是他本人心迹流露之一斑。

此诗为客中思乡之作。全诗用语淡雅丽泽,风致淳朴清新,不仅有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之妙,而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美好情感和人格的魅力。诗人虽然年事已高,身体欠安,但仍关心着祖国和百姓的疾苦,特别是受命赴外地办事而又不免飘泊之感。“年饥忽喜听村舂。”反映了他听到村头舂米声时的喜悦心情。“尚及锄犁伴老农”,则是表现诗人思乡思归的愿望:“锄犁”可以解救“饥岁”,又可以“伴老农”过安逸的生活。尽管这是在假设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良好愿望。对于诗人这样一位抱有积极进取之心的人来说,“尚”字所体现出的仍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归心!当然,这些美好情感体现出的不仅是诗人的心灵美,更反映了他对自己及祖国未来所抱有的信心与希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品质。

“乡音到耳知家近”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客居他乡之时,忽然听到乡音,知道家已不远,自己还可以与乡里老农一起耕作,诗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对故乡美景更是心驰神往.这一简洁生动的语言包含了比‘回到家中’更为丰富的心理活动与想象.展现了作者‘心灵与功力’厚实的表现;体现出强烈的感人力量。“身心休在客途中。”此时此地还有这份乡情。”两重对照是非常典型的表现手法应用为景在画外及突出所写之物个性光彩的心理情绪语言表达需要运用了朴实清新“情真景真”使此诗颇具淡远蕴藉深婉的韵味。”诗人为我们留下的并不仅仅是诗句也不仅是他留下的那些难以忘记的历史事件——他在文学上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我们也应当对他的诗歌和人格做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这应当也是这首诗给予我们思考和借鉴的重要意义之一吧!

诗中描写了作者在赴任途中的愉快心情和对农村的热爱。“日午暂休欹客枕,年饥忽喜听村舂。”句中的“欹”字运用传神之笔描写了诗人听得入迷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