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贝琼
江南文物三槐后,倾坐郎君有阿戎。
酌酒初逢李盛宅,说诗频过杜陵翁。
麒麟騕袅归天育,结绿县黎待国工。
插架书多须可读,日长山院杏花红。
下面是《赠王廷威》的现代文赏析:
在繁华富庶的江南地区,物产丰富、名人辈出。这是一般人民的常规趋势,更何况生长于此温柔之乡的文人。这里以文物见称于世的家庭中后继有人,瞧这令人钦佩的庭儿便足可使周围的学子倾倒了。而这王氏门庭能培养出如此出色的子弟,除了王氏家族自身的培养外,也与王廷威本人的天赋有关。
王廷威少年时便聪明过人,才思敏捷,常常能说出别人意料不到的话,而他的举止言谈也颇有风度,少年老成。王氏家族中的人常把他比作晋代的名士王戎,幼年的王廷威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另外更难得的是他的诗歌,性情天纵之姿和后来闻一知十之功他与那些不经人事、言之尚醇厚风流的儿童有所不同的是:他能通经自利,显然有一定的自我努力造就了扎实的文化根底他的学力甚至超出乃父这更给家族的培养增色不少。所以他对学兄李盛敬重有加。二人饮酒作诗之时尚未尽欢。更遑论那些普通人矣。而且他也十分敬佩杜甫和杜陵翁所说的诗歌内容及其风格和情怀所以也十分乐于和他们往来交游因此他们的交往日渐密切并相约为吟咏之友
作者笔下的王廷威也寄托了作者本人对文学世家子弟的深厚感情。诗中虽然不免有些夸张、捧场,但却不失为一篇抒写文人雅士的友谊之作。诗的前两句是对王廷威的赞美,第三、四句则通过叙述王廷威的日常生活进一步表现了他的博学多才。接下来笔锋一转。表现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的自由和浪漫充满了梦想的人到中年的焦虑之情——原来对人生忧劳侵伐的情感不过是一相情愿的美好幻想,五、六两句就充分地表现出他的梦想和现实反差甚大“麒麟騕袅”化用周公梦麟典故表达了自己回到现实面对困境的不胜唏嘘;“结绿县黎”中县黎一词的典故表现了他渴望像管夷吾那样治国安民然而自己的处境却是满腹诗书无人识取他与《阿房宫赋》中的“奈何取之尽锱铢”遥相呼应的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品格、节操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他深切的孤寂感在长天悠远的广宇中像他这样有用之才无人识荐却是遗弃孤身久困的一行在漫长寂寞的长夜中没有知音人只能面对着红杏飞上窗纱的黄昏景象感受着“树犹如此”的无限悲凉。最后两句作者又把笔触转向了现实:自己藏书颇丰但如果没有人来与自己共读那真是辜负了这满架诗书辜负了这大好春光;自己虽有满腹经纶却无人可以倾诉这也太令人难耐了!
全诗语言流畅、音韵谐和、对仗工整、意境深远是一篇优美的赠友之作。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