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贝琼
中都学舍今百区,声教远及万方初。
新罗百济亦遣子,期门羽林皆读书。
一时复见制作盛,四境已安攻战馀。
老夫窃禄愧无补,惟解区区校鲁鱼。
《分教中都》赏析
贝琼,一位生活在元代的大诗人,以他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描绘了一幅中都学舍的美丽画卷。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描述景色,更是寄托了对那个时代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的向往。
“中都学舍今百区,声教远及万方初。”首两句,诗人便以极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中都学舍众多,远播万方的宏大画面。诗人的目光投向了中都的学术教育,那是一幅辽阔且富有生机的图景,令人赞叹不已。
“新罗百济亦遣子,期门羽林皆读书。”在这里,诗人用新罗、百济等国都派出子弟求学于中都的生动景象,进一步烘托出中都学舍的影响力之广。他以一种积极的视角看待教育和文化交流,象征着文化的交融与进步。
“一时复见制作盛,四境已安攻战馀。”诗人通过描述那个时代文化繁荣的景象,表现出社会的安定与和平,无疑是作者对社会风貌的美好期盼和强烈赞赏。同时,“制作盛”中的“制”意为政策,“政策盛”隐喻政策的健全与发展。也揭示出社会的改革和进步所带来的益处。
“老夫窃禄愧无补,惟解区区校鲁鱼。”结尾处,诗人表现出自己的自谦和责任意识。他深感自己的微薄俸禄无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只能以校订文书、校对字句的方式来尽自己的职责。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教育的执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也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沉而动人。
总的来说,《分教中都》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深度的诗篇,它通过描绘中都学舍的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教育和和平的深深向往。诗人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无论是描绘景色的笔触,还是表达情感的词句,都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的深刻理解。
现代译文:
在如今的中都,学术教育如同百花齐放般繁盛,声教远播至万方之地。新罗、百济等国也派遣子弟前来求学,就连期门羽林这些武将也开始研习诗书。一时间,文化繁荣景象再现,四境安定,战乱已成往事。我深感自己的微薄俸禄无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只能以校订文书、校对字句的方式来尽职尽责。我为未能为这个时代做出更多贡献而感到惭愧,但愿我能继续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