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世贞
我家法护舍此山,给孤长者无颜色。
骤看祇树绕精蓝,中有青莲生火宅。
谁为构堂刹之右,诸方禅那来驻锡。
龙王吐水供净瓶,鹿女衔花依法席。
只字能回野干道,中时但受诸天食。
虽然劫火烧不坏,其奈机缘有消息。
怖鸽垂栖复惊去,饥鼯罢供聊窜匿。
分无阿育役鬼神,可容檀越悭财力。
偶然呼作有漏因,自是人天胜功德。
若疑此事无功德,君其试问生公石。
《虎丘禅堂募缘歌》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是对募缘修建佛寺活动的歌颂和赞美,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和崇敬。下面我将为您分析这首诗,并附上现代文译文。
诗的首句“我家法护舍此山”,借用佛教传说中的护法神法护之名,暗示虎丘禅堂的重要性。第二句“给孤长者无颜色”则以给孤独长者比喻捐赠者,说明其慷慨大方,使虎丘禅堂变得格外庄严。接着“骤看祇树绕精蓝,中有青莲生火宅”两句,描绘了禅堂内的景象,如祇树环绕、精蓝繁盛,其中如同青莲般的花朵开放,寓意佛法的纯净与温暖。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修建禅堂的艰辛与喜悦:“谁为构堂刹之右,诸方禅那来驻锡。”这是对建筑过程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各地禅师的感激与欢迎。描述他们如同龙王吐水、鹿女衔花般为禅堂提供净瓶和法席,使禅堂成为净土。这些禅师的智慧和慈悲如同只字回野、受诸天食般,给人们带来福音和恩惠。
然而,诗中并未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也有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的担忧:“虽然劫火烧不坏,其奈机缘有消息。”劫火烧不坏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但同时也暗示着机缘的变幻无常。这也反映了佛教中的无常观,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觉和谦逊。
最后两句“怖鸽垂栖复惊去,饥鼯罢供聊窜匿”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的善行和佛法的慈悲力量。“怖鸽”和“饥鼯”分别象征着恐惧和饥饿的人,他们在佛法的慈悲之下,得以停止惊恐、获得供养,但也只能暂时藏匿、谦卑处世。这些描绘展现了佛教的普世价值,即无论贫富贵贱,只要心存善念、信仰佛法,都能得到救赎和庇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募缘修建佛寺活动的赞美和担忧,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和崇敬。同时,也体现了佛教的无常观和慈悲精神,以及佛教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救赎。这种诗歌表现形式也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即对佛道的思考和表达以及对人性的关怀。